周五晚上11时开始,花一刻钟在App上下单,想“凑满299减50”,结果发现满减活动只针对指定商品,这一单“掺”了非活动商品,享受不了优惠;算了,反正该买的还得买,删去几件凑单的商品,买了240元的生鲜食品,预约送货,周六上午的小哥已约满,最早也已经排到14:30-15:00才能送;周六,左等右等,不见送货上门,却等来了“花螺缺货,给您退款”的短信,但其实,下这个单子的初衷只是“突然想吃花螺”,其他的商品倒是“随手乱买的”;小哥把除花螺外的其余商品送上门,正好是16:00,迟了一个小时。
这是记者遇到的一件日常小事。商家是正在搞“重新过年”活动的盒马鲜生。这样的网购经历,愉快吗?至少不能说百分百满意。要是搁在往日,可能要打投诉电话了。但是,在“补偿性消费”风起云涌的当下,记者真心觉得:这一单,就不投诉了,莫名的,心里反而有点开心。
首先解释一下盒马的“重新过年”促消费活动。3月20日-22日,三天,盒马针对市民新年常吃的中高端食材,如大龙虾、帝王蟹、牛排、高端水果、盒马工坊的半成品菜等商品,线下门店无门槛打8.5折,线上领券,指定商品满299元减50元。喊出的口号是“让大家重新过一次新年”,背后的商业逻辑,则是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大背景下,市民一度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需要一个释放渠道,人们就等着敞开钱包、放飞一下自我。
效果如何?盒马总裁侯毅(他本人就是一个吃货)本周五时说,当天到下午2时,盒马上海门店的销售额已经比周四全天翻了一番,预计周末会更高,“如果周末部分时段客流太多,就要采取限流措施了”。侯总裁这话应该不是“王婆卖瓜”,记者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这种“补偿性消费”的火爆——送货小哥不够用,疫情初期是因为大部分配送员返乡过年了,现在人都回来了,只是订单在短时间内暴增;部分商品缺货,疫情初期是因为供应量确实跟不上,现在则是“备再多的货,一个上午也被抢光了”。
其实,这个周末,在上海,不仅是盒马,苏宁各门店,陆家嘴、徐家汇、新天地、南京路、淮海路各商圈,还有线上各电商平台……几乎都在搞促销,也都看到了久违的火热。消费者依然戴着口罩,但口罩是挡不住美食的:“这个周末我要大吃大喝”“我准备下周去吃海底捞了”“我买了很多了,我现在不看价钱的,只管开心”……
所以,虽然这次网购经历有点小小的不顺利,但还是开心的,因为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正在快速回归常态,看到了商家为拉动消费做出的种种努力,看到了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深度和韧度。这也不是什么“大道理”,经此一“疫”,我们也应该更加相信:只有大环境向好,我们的小日子才会跟着变好。
所以,再开心一点,打开手机,再下一个新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