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杭州市的医生通过微医全球抗疫平台,为海外同胞提供免费的咨询和防疫指导服务。 叶 子摄
“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出不了门,我常吃的降压药买不到怎么办?”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患者看病配药的需求转移到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发改委纷纷发文,明确支持互联网诊疗、开通医保网上支付、开展互联网医疗改革试点等政策。网上“无接触”诊疗和线下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减少了病毒交叉传染的机会,满足了疫情期间的诊疗需求,为百姓提供了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网上问诊需求大增
大牌科室和专家在线免费咨询,互联网医院、网上门诊接诊量猛增
一名湖北武汉患者因参加婚宴接触新冠肺炎感染人员,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CT显示右肺上叶肺大疱,于是按医生要求进行居家隔离,并服用奥司他韦、阿莫西林等药品。因担心病情恶化,这个患者申请好大夫在线的居家隔离网上照护,厦门市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潘业在线上接了诊。按要求,患者每日填写《居家隔离人员调查表》《新型冠状病毒自测表》,潘业医生就能通过远程医疗持续关注他是否有高热和呼吸困难的情况,并进行心理安抚。得到专业医生指导后,患者情绪稳定,后续未出现明显症状。
疫情暴发初期,因线下医疗资源紧张,武汉一些居家隔离患者需要得到指导,但大量就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此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伸出援手,开展在线免费咨询、在线自查、远程会诊、居家指导等服务。
1月20日,好大夫在线号召全国医生向担心感染的患者提供在线免费咨询。截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线已为245万名患者提供了免费咨询。疫情期间,好大夫在线APP的在线咨询需求迅速增长,自1月20日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线平台总接诊患者人次超672万,参与接诊的医生总数超8万名,高峰时期日均在线问诊需求量较2019年12月增长648%。
1月23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紧急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开展免费咨询、远程会诊、便民门诊等服务,发现可疑新冠肺炎病例就上报。在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及时上线,接诊了大量轻症患者,降低了患者赴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截至4月12日早7时,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访问量超过1.35亿次,已集结5.4万余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73万人次,发现2000余例可疑病例。
1月24日,阿里健康紧急上线针对湖北地区居民在线咨询服务,后拓展到全国范围。至今,已有万余名医生为用户提供在线问医服务,超过3000万湖北及国内用户访问这一平台。
疫情实时动态和科普信息受到人们的关注。1月21日,丁香园网站第一时间推出新冠疫情地图和科普信息,累计阅读量超过35亿、40亿次,同时推出的在线免费咨询累计咨询量达到120万人次。据平安好医生披露,疫情防控期间,平台访问人次超过11亿,日均咨询量是平时的9倍。
在线咨询火爆的背后是全国上万名医生的支援。很多大牌专家主动上线为患者解疑释惑,一些大医院科室甚至整科室团队上线,大大缓解了线下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从2月3日起,北大第一医院眼科整科室在好大夫在线开展免费咨询,27名主任、副主任医师等高级别医师全部上线。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科室安排一名医师在线值班。义诊持续了20天,为3770名患者提供免费咨询1万余次。有时候,由于咨询人数太多,值班医生赶紧拉其他专业的医生帮忙,后来全科室医生每天主动上线回复咨询。
北大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眼科主任杨柳也上线解答了许多咨询,她说:“对医生来说,疫情期间在线义诊履行了医生的责任,服务了社会。”
据统计,疫情期间,好大夫在线共有12个医院科室组团提供义诊服务,患者数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0到60倍,患者满意率达到99%。
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组建了70多人的专家队伍,对全国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义务开展重症与危重症的远程多学科会诊,指导各地医院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80多例。同时,组织各学科高级别专家,通过远程医疗救助湖北省各地医院其他领域的疑难重症患者。
据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在国家卫健委的委属委管医院中,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
网上下单送药上门
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各环节良性互动,节约了不必要的交通等成本,实现了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2018年11月,田女士因患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此后一直通过药物治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无法到医院复诊并购药。受停药影响,田女士开始出现大腿肿胀、疼痛的症状,并整夜失眠。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各地医院不能正常开诊,很多慢病、重病患者无法复诊购药。为解决这个问题,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当天,武汉市医保局开通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医保支付,武汉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介入术、恶性肿瘤等10种重症慢性病病种的参保患者可享受线上复诊、线上开方、医保结算和药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得知这一消息后,田女士在这个互联网医院下单,药品很快送到了家。“作为武汉人,我谢谢你们!有你们的爱心帮助,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拿到药品后,田女士激动地说。
目前,湖北、浙江、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等多个省份已开通部分互联网医保支付项目,“无接触”医保购药惠及越来越多慢性病重病患者。
2月6日起,阿里健康先后在淘宝和支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此后,联动超过50家全球顶级制药企业保供给,组织全国商家,24小时寻找紧缺药品,开辟药品运送通道,为1300万湖北慢性病患者送去救命药。同时,联合天猫启动“放心购药”计划,帮助全国慢性病患者在天猫上购买处方药,目前在北上广深杭等10个城市,最快30分钟就可以收到药。
2月20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居民高先生收到了一个特殊包裹——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配送的药品,他成为中日友好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药品配送上门”服务的第一位受益者。
原来,在疫情防控期间,中日友好医院开启了在线复诊、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到家全链条线上服务。3个月内在医院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在APP、小程序上进行在线复诊、开出处方、医保支付,10公里以内药品免费配送;全国范围可以物流配送到家。至今已有7000多名患者受益。
“此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医疗第二战场。”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说,目前来看,在疫情中提供互联网医疗的主体,一部分是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一部分是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有一部分是流量平台。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动政策,促进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各环节良性互动,节约了不必要的交通等成本,实现了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行业发展迎来拐点
把好的做法、好的政策固化下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服务迅猛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拐点。
微医集团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廖杰远认为:“全社会第一次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形成了共识,50天对整个行业的推动可能超过5年。”
好大夫在线执行总裁王航认为,线上免费咨询与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的结合,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发挥跨地域调配医疗资源的作用,同时快速链接到各大网络平台,使原本只有在医院才能见到的问诊服务,输出到每一个网络人流聚集地。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健康指导。尤其在新冠肺炎的诊疗上,帮助基层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患者不用跑腿,减少交叉传播。从长远来看,老百姓认识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好处,社会各界提高了认识,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表示。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线上咨询规范还没有建立;一旦公立医院限定医生只能在自家网站上工作,就会和第三方平台形成在网上的“条块分割”,医疗资源配置受到影响;各地医保网上支付进度不一,数据互不连通,处方药网售受限,影响一站式服务效果。
陈秋霖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只是刚刚起步。疫情之后需要总结经验,把临时政策常态化。例如,进一步明确医保支付、处方药调配规范,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同时须完善线上监管办法,保护信息安全。
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认为,互联网医疗应该提供连续、整体的服务,“看一看”“问一问”之后,还要对健康“管一管”,线上线下协作提供服务,才能真正维护人们的健康。“未来,国家卫健委将把疫情防控期间的‘互联网+’服务和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把好的做法、好的政策固化下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毛群安说。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随着试点的推进,“云看病”“云健康”等有望成为新的生活方式,适应人们对医疗健康的新期望、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