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今年年内,周末延时服务将在北京16区全面推开,社保、医保、税务、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50个以上的居民高频办理事项,都将实现周六可办。
《北京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将于4月28日实施,标准化将贯穿北京市政务服务的办事指南、服务流程、平台建设和监督评价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除了周末延时服务,“办好一件事”服务将升级为引导式主题服务,今年将推出200项。
延时服务重点方便市民周末办事
《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末不休息”延时服务。
目前,不同特点的延时服务已在各区试点。
例如,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日对外办公时间早晚各延长1小时;针对部分高频办事事项,朝阳区还试行错峰服务机制。周六上下午对外办公,不含法定节日。
在大兴区,所有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实行“早晚弹性办”“中午不休息”“周末不打烊”服务。
门头沟区、镇(街)两级政务大厅的17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约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早晚预约办、午间不间断”服务。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各区的要求,主要是周六聚焦个人高频事项提供延时服务;对企业事项暂不要求,因为企业员工周六也需要休息。具体项目来说,医保、社保、税务、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事项至少五十项。到今年年底前,全市16区都将实现预约式的延时服务。
推出200项“办好一件事”引导服务
今年11月底前,北京将推出200项“办好一件事”引导式主题服务,对涉及的多个单一事项进行整合,统一编制标准化引导式主题事项办事指南,实现“上一网、填一表、进一窗、找一人、办一次”。
去年,北京市曾推出50项“办好一件事”事项。据了解,这50项是集成化服务,尚无引导式办事指南。
什么是引导式办事指南?记者打开首都之窗政务服务“办好一件事”栏目发现,“主题引导服务”一共有69个项目,包括“我要开饮品店”“我要开超市”“我要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我要申请残疾人补贴”等。以“我要开饭店”为例,当前有西城、石景山、平谷、经济开发区4个区可以办理。办事指南完全一致,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结果名称及样本、设定依据、收费标准及依据等六项。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事项仍在增加,年底前要达到200项。
各区将推60个办好一件事线上项目
与此同时,今年北京还将推出60个办好一件事线上办项目,居民可以网上提交,实现“上一网、填一表、办成事”的目标。
2019年,北京市政务服务系统也提出了线上办,今年提出的“线上办”有什么不同?
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提出的办好一件事网上办是建立在引导式办理模式基础上的,有软件平台支撑,使用新的系统,走新的流程。这60个“线上办”项目,需要实现表单电子化,首先是多表集成一个表,在实际办理中再拆分成多表,给各部门使用。结合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实现一网通办。
60个办好一件事“线上办”项目都有哪些?据了解,目前北京企业群众办事服务的供应主体在各区。这60个项目也将由各区根据自己区的特点来确定,市政务服务局设定统一标准。
对话
“政务服务全面标准化,做到投诉件件有反馈”
新京报:北京市政务服务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全市统一服务、统一标准,为什么要出标准化管理办法?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一个背景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4月28日正式施行。《条例》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统一政务服务标准,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同时,针对近年来北京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提炼、图画,在全市范围推广。因此,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制定这个办法,在全国率先对政务服务进行全面标准化。
新京报:以前各区的政务服务差异很大吗?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北京有16个区,331个街镇,以前政务服务标准是由各区制定的,全区一致,但各区不同。从全市来看,存在线上线下不统一、不同地点不统一的问题;申请渠道不规范、受理时限过长、办理标准不一致、联办程度不高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企业群众办事进多门、找多人、登多网、跑多次等问题。从2016年起,北京市开始着手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经过4年三个轮次的梳理,目前全市已经实现统一、规范。
新京报:如果今后还存在办事标准不一样等问题,市民该怎么办?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可以打12345投诉。管理办法明确,要建立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式工作“好差评”机制,7日内完成“差评”结果的核实整改工作。对诉求不合理,缺乏法定依据的,应做好解释说明,做到差评投诉件件有整改、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