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时新闻推送了一个关于杭州火柴厂的故事。从1909年在杭州海月桥畔创立开始,杭州火柴厂已经走过了111年时光。(详情请戳《111年的杭州火柴厂,在黑夜中发出最强光》)
新闻推出后,很多人在为厂长胡午寅坚守点赞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满满的“回忆杀”。
今天(5月10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收到了一张照片,是杭州的叶先生提供的。
他说,看了胡午寅厂长的故事很动容。叶先生想起家里有一张父亲留下的老照片,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火柴厂第一次团支部活动,觉得很有意义,他希望胡午寅期待的博物馆能够早一天和大家见面,也希望这样照片、这段历史被更多的人知晓。
看了胡午寅的故事
杭州叶先生提供了家里的老照片
照片拍摄的日期是1961年4月4日,是共青团杭州火柴厂的一次团日活动,“我父亲那时候是火柴厂的团支部书记。”叶先生记得父亲提到过,这张照片应该是杭州火柴厂第一次团支部活动,大家觉得特别有意义,所以就拍了照片留念。
那时候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现在大多已经是耄耋之年,叶先生的父亲也已经过世。
不管是杭州火柴产,还是这段历史,都真真切切地被影像、实物记录了下来,还有很多,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叶先生记得父亲在杭州火柴厂工作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几岁的孩童,“当时在南星桥那边,一条街家家户户都在糊火柴盒子,很热闹的。”
可以说,杭州火柴厂是附近很多人家的“副业”,那个年代能够成为厂里的员工,更是一份荣耀,叶先生记得小时候火柴很紧张,是要凭票供应,用现在的的话来说,绝对是限购。
“看了他(胡午寅)的创业,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对企业蛮有情怀的人,也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吧,我父亲留下的照片,也能算是企业文化,能丰富这一段历史。”叶先生说。
叶先生平时也喜欢收藏一些东西,他说要整理收集一些火花出来,然后助力胡午寅的博物馆建设。
“洋火”、糊火柴盒
真的是满满的回忆杀
其实除了叶先生,还有很多读者联系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有人想打听哪里能买到杭州火柴厂的产品,有人想去景芳六区的火柴展厅瞅一眼,有人询问千岛湖 工业博览馆现状。
有人讲述了自己和杭州火柴厂的渊源。
读者“丁牛奶”:杭州西湖封面那个火柴盒简直童年回忆!太公在世时点烟专用。现在再没见过了。
读者“小棉袄”:我母亲是杭州光华火柴厂的童工,12岁进厂,我和两个弟弟在火柴厂幼儿园长大!对杭州火柴厂有很深的感情!听到这个好消息非常开心。
读者“潼蕴晨曦”:我阿太(奶奶的妈妈)就是火柴厂的职工。家也住在海月桥(后来拆了),我都快四十了,可见其历史悠久!
读者“Ms. Zou”:小时候,每当到小店给妈妈买火柴,当老板递出一盒火柴,会充满期待地看看火柴花上图案,经常会换花样,非常喜欢,美好的回忆。那时买的最多的是桐庐火柴厂出品。
更有人直呼这是满满回忆杀,火柴就是小时候经常用的“点点星光”。
很多外来的物品,一度被冠以“洋”字,火柴也不例外,有读者给我们留言,“其实,在我们七零后的心里有一个名字永远挥之不去——‘洋火’!满满的回忆啊!”也有读者说,“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杭州火柴厂的‘洋煤头’,小时候还集火花。”
记得和胡午寅聊的时候,他说过,最近这段时间,国外的订单少了很多。尽管代工厂的模式,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大压力,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同行是否能够支撑下去,因为他不想火柴再一次被称为“洋火”。
所以,胡午寅也在加快步伐,积极参与到各种能够展示火柴的活动中,让111年的杭州火柴厂被传承被大众熟知,也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在黑夜中发出最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