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反种族主义”的抗议来势汹汹

条评论

“反种族主义”的抗议来势汹汹

美国这场旨在“反歧视”、“反种族主义”的抗议来势汹汹,但如今呈现的,似乎是一个更加分裂、更加歇斯底里的美国。

  如今抗议持续到第二周,已经从简单粗暴的打砸抢烧进入到另一个阶段:“哥伦布”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乱世佳人”们一部接一部下架;就连老牌精英媒体《纽约时报》们也小心“站队”,一步踏错就会遭到口诛笔伐……

  但另一边,政府高官则仍在“粉饰太平”,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10日在采访中坚称“美国没有系统性的种族歧视”。保守派人士和媒体们则一边批评这种现象一边大呼“文化革命已经来到美国”。

  福克斯主播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在6月5日的节目中就直呼,“文化革命已经来到美国,洗脑正在进行”。

  节目中播放了一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比如一个女孩表演对着自己的父母大吼大叫,认为父母对“黑人的命很重要”这项运动不够忠诚:

  还有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父母为杀死弗洛伊德的警察辩护,在镜头中哭着称父母为“种族主义者”,说“我简直太讨厌自己的家人了”:

  卡尔森将这些称为“邪教”,还说“许多当权者正在极力推动种族分裂……这种冲突摧毁国家的速度比任何瘟疫都快。”

  除了福克斯,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也在6月9日发了这么一篇文章:《欢迎来到美国的文化革命》。文章一开始就写道:“我们正在一场高科技的,不流血的文化革命的黎明。靠恐吓和公开羞辱来决定哪些言论和想法是可以发表的。”

  该文主要以《纽约时报》因为发表科顿支持派兵的文章而“站错队”,评论版编辑最终辞职的事为例批评美国现在“扼杀言论和开放话语”的现象,称《纽约时报》的编辑们没有反驳那种“认为参与辩论是暴力行为的刻薄观点”,批评他们“向内部暴民鞠躬,请求宽恕。”

《国家评论》截图《国家评论》截图

  文章里有一句话则十分耐人寻味:说错话是暴力,不说话也是暴力,不按照进步主义者们的意愿说话还是暴力。这就是为什么你家门口不关心政治的除草公司也要发个邮件,承诺支持“黑人的命很重要”运动。

  这也难怪前几天的美国出现这么荒诞的一幕:那位无视75岁老人被推倒流血,要求同事继续行进的警察,前一天正陪着示威者“单膝跪地”以示支持。

  近来,这一“跪”似乎已经成了标榜“政治正确”的工具。《纽约时报》10日的专栏将这种行为称为“感觉良好的姿势”。作者认为,尽管很多警察跪了,佩洛西等议员也跪了,但“所有这些都是感觉良好的姿势,不花费任何代价,不转移任何权力。他们不创造正义,不提供公平。”

  文章认为解决美国社会的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改革,甚至不是参众两院通过几个法案那么简单,更不用说只是靠“单膝跪地”这样的表面功夫。

  作者提出,如果真的要在公共场合而不仅仅是在警察队伍中打击种族不平等,需要的就是一个新的民权法案,《2020年的民权法案》。

  因为要意识到,问题所在是贫困,是财富不平等,所有导致和涉及贫穷和财富不平等的事情都是问题。而警察的暴行,是美国“制度的工具和社会的表现”(instruments of the system and manifestations of society)。

  警察“对黑人暴力是因为美国对黑人暴力,警察压迫黑人是因为美国压迫黑人……美国的暴力和不人道造就了他们。”

《纽约时报》截图《纽约时报》截图

  不过,纵观美国这持续十多天的抗议,虽说表面轰轰烈烈,但根本性的诉求却逐渐模糊。人们用几乎“推倒一切”的态度宣泄愤怒,得到的并不是这个国家为此有所改变,而是另一部分反对者的情绪反弹,以及更加割裂的社会。

  在推特上,已经有不少人像上述保守派媒体一样,将这场运动称为美国式的“文化革命”:

推特截图推特截图

  美国国内近日的一些事件的确已经引起不小的争议,“推翻一切”到底是反对歧视还是矫枉过正尚值得商榷。

  6月9日,由于被指美化种族歧视与奴隶制度,华纳旗下的HBO Max将经典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从平台上下架。HBO Max发言人对《乱世佳人》下架作出回应,表示本片会重新上架,届时会对影片中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并对种族主义方面的描述进行抨击。

  值得注意的是,《乱世佳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指种族主义了。2017年种族矛盾激烈时,美国老牌的奥芬大剧院(Orpheum Theatre)曾“顺应民意”,结束一年一度重映《乱世佳人》的传统,引起美国社会的激烈争论。但尽管《乱世佳人》一次一次被批评被“撤”,美国社会,还是什么也没有改变。

《乱世佳人》视频截图《乱世佳人》视频截图

  同样在6月9日,派拉蒙电视网宣布永久停播长期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警察》(Cops)。随着抗议者对警察的反对愈演愈烈,该节目曾在上月底停播。

《警察》宣传图《警察》宣传图

  此外,经典美剧《老友记》的制片人考夫曼6月8日在一次论坛中眼含热泪地说“对不起”,称自己在鼓励使用不同肤色的员工上面“做得还不够”。而最近,《老友记》正因主演阵容缺乏种族多样性而遭致批评,考夫曼这一番话被普遍认为是在回应此事。

  影视作品之外,曾经屹立在美国的一座座雕像,更是难逃被推翻的命运。

  一开始,先是南方邦联军雕像被推到。其实类似《乱世佳人》下架,美国民众以“反歧视”之名摧毁南方邦联军雕像,这几乎已成为该国种族矛盾激化中的“传统项目”。

  到了10日,美国各地的“哥伦布”也一个个倒下,有的被“斩首”,有的被烧,有的被扔进水里……

  人们围着这位15世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的雕像鼓掌、跳舞、拍照,场面颇为魔幻。

视频截图视频截图

  这一边,支持者们正享受着“推倒”的狂欢,另一边,反对者们却在疾呼“很快,美国就一无所有了”。

推特截图推特截图

  而受美国抗议的影响,推倒雕像的行动在殖民历史悠久的英国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少英国人要求拆除象征殖民主义与奴隶贸易历史的雕像,比如既是慈善家同时也是奴隶贩子的爱德华·科尔斯顿(Edward Colston)、西印度码头外矗立的奴隶主罗伯特·米利根(Robert Milligan)……

  在英国的游行队伍中,很多人举着“英国不是无辜的”标语牌,认为英国的奴役剥削历史与美国是相连的。而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类似,这也并不是英国第一次爆发要求清算殖民主义残留运动。

  艺术史学家艾琳·汤普森11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对雕塑的攻击表明,我们所质疑的不仅是我们的未来,还有我们的过去……这些攻击表明,白人至上在我们的国家结构中根深蒂固,我们需要质疑我们理解世界的一切方式,甚至是过去,以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但是,对这些雕像的和平抗议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其中很多甚至在这些雕像被竖立起来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但最终都变成了泡影。因此,如果人们对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失去希望,他们将寻找其他途径。”

  但也正如《卫报》11日的文章所说,社会需要的,是比简单推倒雕像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