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了较大摩擦,中印关系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冲突发生后,中印进行了沟通协调,两国外长通电话,就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推动现地局势降温达成一致意见。而对比2017年“洞朗对峙”时印方的硬气,这次印方似乎“温和”不少,个中原因又是为何?
中印对峙局势发出“降温”信号
近日,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了较大摩擦。据报道,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随后,解放军在高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演习演练,而印方则针对边境问题召开了一次紧急大会。同时,印度海陆空三军不断向边境基地增兵,有好多重型装备,海陆空齐齐上阵,印军单方面改变前线规则,将开火权下放给士兵。
但是,事态发展不过数日,对峙局势发展似乎已慢慢降温。
国防部发言人吴谦 资料图
6月24日下午,我国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冲突发生后,中印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了沟通协调。两国外长通电话,就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推动现地局势降温达成一致意见。两国防长通电话正在协商中,双方于6月22日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晤,就管控紧张局势、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深入交换意见。”
尽管有媒体夸大鼓吹此次事件,但目前两国已经成功地把问题降级,从一个领土争端问题降级成对实控线的认知和管控问题。
没了“洞朗对峙”时的硬气,这次印度很“温和”
中印冲突“历史”里,不得不提的大事件便是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当时,即便中方提前告知印度将会在洞朗地区修路,但印方依然派军队干涉中国修路,并声称是应不丹要求出兵,并且一直“赖”在洞朗地区,拒绝撤回。
随后,印度又还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科技公司,并放下话“狠狠打压中国科技公司”。另外,紧盯中国军事动向、增加兵力的同时,印度一些人持续在“洞朗对峙”问题上进行狡辩,并将对峙责任归咎于中国。
是什么原因让印方“死硬到底”?
在财力支持和军事部署上,印度国防部曾向政府紧急寻求追加拨款2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10.5亿元人民币),并称此举是“为了让印度军队做好战争准备,以应付10天的战争”。
在高层判断上,印军能长时间“赖”在洞朗,原因之一就是印度政府判断中国不会使用武力。这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会演讲时的论调如出一辙。有专家分析,印度认为他们1962年的失败是因为当时“没有动用空军”,而“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
资料图:边境巡逻的印度士兵
从地理条件上,洞朗离印度核心地区近,印军在补给等方面更有优势。当然,还有不丹这个“幌子”能够给自己做“防护衣”,更让印度肆无忌惮。
而对比这次中印对峙,印方“温和”不少,其中原因到底为何?
首先,“理亏站不住脚”。即便印度紧急召开了一场高规格的“中印边界问题全国党派大会”。印度外交部还发表的声明试图扭曲真相,声称是中方“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但“他们(中国)既没有闯入我国边境,也没有占领任何哨所。我们20个士兵殉职……”的事实摆在眼前,印度外交部着实被“打脸”。
其次,从人员伤亡原因看,对峙现场的高海拔、低气温以及险恶的地形地势,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那个地方,感冒和脑部轻伤等“小毛病”,都有可能导致死亡。因此,这次冲突虽然是两国加强边境控制的一个主观结果,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却非双方本意。
另外,从整体边境局势看,两国边境长期紧张,情绪难以控制,若形势突发恶化也是在情理之中。并且,中印两国在边界和领土争端方面的管控措施总体是有效的,双方是可以进行理性谈判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疫情当下,印度经济也受到重创,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冲击,曾两次向亚投行贷款数亿美元,经济压力也是不小。如果真的“刀枪实战”,吃亏的是谁,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新形势下,中印需重新定位双边关系
新形势下,老旧的中印关系框架明显已经不适用,重新定位双边关系迫在眉睫。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中印,综合国力都偏弱,对于边境控制能力的确也十分有限。当时,彼此的边境巡逻能力都不强,并且两军相遇的机会也比较罕见。但是现在,中印两国都具备了全方位的监控体系。随着巡逻能力的加强,两军相遇和对峙已成了常态化的现象。当前的中印边境管控机制,已经不再能满足新形势下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需要。
执行首批任务期间,海口舰巡航亚丁湾(来源:央广军事)
另外,中印两国的战略视角同时在从陆向海转型。中国向索马里海域派出护航舰队以后,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各种存在逐渐常态化。这可以说是郑和下西洋以后600年来中国海洋战略的最大变化。印度也一样,通过东向战略和各种双边、多边军事合作,也把自己的海上活动范围扩大到南海、东海甚至是太平洋东部海域。中印两国史无前例地同时崛起,同时追求海洋大国地位,为双边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所以,喜马拉雅山已经不再构成两国之间交往障碍,也不再是两国间的有效战略缓冲。中印看待对方的战略视角,也要超越喜马拉雅山,更具有独立性、战略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