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这是自5月份CPI时隔9个月重回“2区间”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认为,6月份,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继续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供稳价的系列政策措施,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餐饮消费有所回升,猪肉价格上涨
6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1%,涨幅较上月扩大。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57.4%,影响CPI上涨约2.61个百分点,涨幅与上月持平。
畜肉中,连续多月保持下降的猪肉价格在6月出现微涨,环比由上月下降8.1%转为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同比来看,上涨81.6%,涨幅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上涨并未带动替代肉类价格出现明显变化,6月份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8.5%和10.9%,涨幅与上月相比均变动不大。
市场表现来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上涨3.87%,牛肉、羊肉价格环比上涨0.2%和1.2%。从同比看,猪肉价格上涨95.4%,涨幅较5月回落1.4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分别上涨17.2%、10.8%,涨幅分别回落0.2个、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解释,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偏紧,同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多地洪涝灾害等致蔬菜价格由降转涨
记者注意到,蔬菜价格在6月出现明显波动,从上月同比下降8.5%转为上涨4.2%,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菜价“由降转涨”的原因表示,6月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鲜菜价格由降转涨。
鲜果则受到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影响,价格在上月同比下降19.3%的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本月同比下降达到29.0%,降幅扩大9.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6%,降幅比上月扩大6.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
市场也反映了蔬菜、水果“一涨一跌”的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份,蔬菜批发价格逐周上涨,并高于去年同期,水果逐周回落,且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此外,水产品与粮食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8%、1.6%,涨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鸡蛋供应充足,蛋类价格明显下降13.6%,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上半年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1%,中药涨幅最大
非食品方面,6月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1%。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下降0.3%,衣着、居住价格均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医疗保健需求大增,带动价格上涨。从上半年看,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中药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2.9%;西药价格同比上涨2.5%;医疗服务价格涨幅不小,同比上涨2.5%。
此外,疫情持续影响出行,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6.1%和1.8%;夏装开始打折促销,服装价格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9.4%和21.2%。
解读一:全年涨幅3.5%左右,能否实现?
记者注意到,2.5%的涨幅是自5月份CPI时隔9个月重回“2区间”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稳定。此前,多家机构预测,CPI年内下行通道已经开启。
今年以来,CPI涨幅整体呈回落态势。前4个月CPI分别同比上涨5.4%、5.2%、4.3%和3.3%,至5月,CPI重回“2区间”,同比上涨2.4%。6月CPI同比上涨2.5%,基本保持平稳。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要保持在3.5%左右。综合前6个月表现,接下来月度CPI要保持平稳态势才能完成全年既定目标。
对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综合翘尾因素影响和国内需求回升,年内物价将保持在较为平稳状态。完成3.5%左右的全年目标,基本没有悬念,甚至可能达到3%以内。
连平认为,一方面,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继续下降,甚至可能到0,会带动CPI持续下行。据测算,在6月份2.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推动和引领下,下半年国内经济会有较好表现,二季度经济增速较大幅度回升,三四季度继续向上,季度增速可能超过6%,国内经济会逐步回到趋势性轨道上。因此,物价难以出现大幅度回落。
综合两方面因素,连平认为,需求上升会与翘尾因素下降形成对冲,物价会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
解读二:猪肉价格回涨,涨势会否持续?
猪肉价格上涨一直被认为是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今年2月-5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从135.2%降至81.7%,对CPI同比拉动从3.19%降至1.98%,同期CPI同比从5.2%降至2.4%。
农业农村部数据也显示,全国猪肉批发均价已从2月中旬每公斤50元的阶段高点降至当前每公斤不到40元。全国猪肉零售均价比最高点下降近四分之一,每公斤下降约13元。
不过,连续多月下降后,猪肉价格在6月迎来小幅攀升,环比由上月下降8.1%转为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这是否会开启新一轮涨价?
国家统计局解释了本月猪价由降转涨的原因,主要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偏紧,同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短期来看,连平认为,猪肉价格可能进一步走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稳产保供措施逐步落地显效,大量企业、个人资源进入到生猪养殖领域,推动猪肉供给明显改善。同时,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减弱,随着夏季到来,猪肉进入传统淡季,消费需求减弱。
此外,连平表示,疫情对餐饮业造成较大冲击,抑制了对猪肉的需求,但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升。
全年来看,猪肉价格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此前表示,虽然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但猪肉供应偏紧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7月份后市场供应将逐步改善,但由于下半年节日多,消费拉动力也更强,猪肉价格高峰可能出现在9月份前后。
连平提醒,未来需要关注国际市场的饲料价格。受到贸易战和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饲料价格可能出现波动,波动过大则会影响养猪成本,妨碍猪肉价格回落。但成本上升改变不了猪肉价格下降的方向。整体来看,生猪供给会进一步扩大,供求关系逐步改善,猪肉价格重新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