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国以萨达姆政府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无视人权为理由,进攻伊拉克。在双方战事正酣之时,有一位特殊人物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虽然他在伊拉克政府中地位不高,但是知名度却极大,他的名字叫做萨哈夫,任职伊拉克新闻部部长。
被频频打脸的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
在战场的烽火硝烟之外,全世界人民都记住了这位胡子剃得特别干净,说话特别不着边际的伊拉克新闻部部长。
作为伊拉克新闻战线上的领导者,萨哈夫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可谓兢兢业业,自伊拉克战争开打以来,萨哈夫每天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当着全世界记者的面,痛骂美国卑劣无耻的侵略行径。
而当记者询问他战场的情况时,萨哈夫永远都会充满自信,认为美军必然会被英勇的伊拉克军队彻底消灭,但战争的发展却在一次又一次地狠狠打萨哈夫的耳光。
2003年3月22日,美英联军从法奥半岛登陆,当记者询问他相关情况时,他自信地说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很快就会受到伊拉克军队炮火的毁灭性打击。”但当天,美英两军就突破了伊拉克军队防线,防守的伊拉克军队缴械投降。
进入四月,美国军队进展神速,眼看着就要打到巴格达了,当记者问他有何看法时,萨哈夫不屑地说道:“这只是伊拉克军队的诱敌之计,战事很快就会有转机”但直到战争结束,萨哈夫口中的转机也没有出现。
面对无情的疯狂打脸,萨哈夫没有一丝气馁,反而愈挫愈勇。他坚称:“美军的胜利只是暂时的,真主将保佑我们获得最后的胜利”。
萨哈夫的最后命运,无罪释放后的安逸生活
即便到了战役的最后阶段,美军打到了巴格达,萨哈夫还是那样的自信,“我们是故意把美国人放进巴格达的,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后路堵死,不久他们就会被消灭。”
4月31日,萨哈夫表演的舞台,伊拉克新闻部遭到了美军的轰炸,变为一片废墟,他只能将发布会的地点改为巴勒斯坦饭店,当记者问道,美军是否攻占了巴格达机场时,萨哈夫当即否认,“只是有几个美国兵流窜到了机场,已经被包围,马上将被消灭。”
当再一次谈到战争形势时,萨哈夫说:“在我们的部队的英勇作战之下,美军正在大批地在巴格达城外自杀,这里很安全。”
但是美军实在太无情,当天就用导弹把巴勒斯坦饭店炸毁,这回萨哈夫再也没有了开新闻发布会的地方了,他只能呆在家里,等待美国对他的裁决。
出乎意料,美国对于这位经常痛骂自己的伊拉克官员十分地宽宏大量,并没有怎么为难就将他放了。
至于为何要放掉萨哈夫,我们无法解释清楚,或许是因为萨哈夫的地位不足以引起美国的报复,身为新闻工作者,萨哈夫手中没有任何罪行,如果仅凭他痛骂美国就给他定刑,这或许显得美国太小气了。
总之,萨哈夫无罪释放,其后,他通过自己人脉关系,来到了阿联酋的迪拜,在那里定居下来,过着安逸的生活。
但是,萨哈夫并没有真正地闲下来,作为一名曾经的政治人物,再加上伊拉克战争中积攒的高度名气,萨哈夫接到了多家电视台的邀约,想让他去做新闻评论员。
最终,萨哈夫进入半岛电视台工作,继续着自己的新闻工作,在自己的新岗位上,他依然还如从前一样,时不时地痛骂美国一顿。
萨哈夫说的话真的是不切实际吗?
也兴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萨哈夫当初会说出那么多不切实际的话呢?
萨哈夫自己就曾经做过回答,他说,自己虽然是新闻部长,但是却从来没有掌握到第一手的新闻,他只能根据政府官员所给他的消息添枝加叶地说出来。
再者,自己是伊拉克官员,也是站在伊拉克的立场来说话的,说出这些言语并没有毛病,只是本职工作而已。
而对于美国,萨哈夫坚称,他们是真正的刽子手,流氓,历史会证明他所说的这一切的对与错。
回看十七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们会发现,萨哈夫的一场场新闻发布会确实是起到了作用的,他那半真半假的言语时常会让美军云里雾里,有效阻碍了美军的进攻。
在进攻巴格达之前,美军还因为萨哈夫的讲话休整了一天,但其实,巴格达已经是空城一座。
至于他对美国的评价究竟对错,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看得明白。
如今萨达姆早已成为绞刑架上的冤魂,萨哈夫侥幸存活到八十高龄,伊拉克战争也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但是战争的硝烟真的散尽了吗?伊拉克的街头每天都会有恐怖袭击,原因是什么?而当初所指控的伊拉克持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