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星岛日报网6日报道,港大研究团队今年2月至7月推出一套精神健康的自助工具“心之流”,以研究持续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个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取得1.5万名受访者的响应。调查结果显示,40.9%的受访者出现中度至高度的创伤后压力症状,73.7%的受访者有中度至严重的抑郁症状,而同时出现创伤后压力与抑郁症状的受访者更达36.4%。研究同时发现,对前途感到忧虑以及缺乏防疫物资,是受访者的主要社会压力来源,分别占66.7%及52.7%;至于个人压力事件,有49.4%的受访者表示曾因与家人关系不和而对精神健康造成压力。
报道称,这些症状可分为“反应性”及“非反应性”。出现中等至严重症状的受访者,有54.5%的症状属于“反应性”,可通过远离压力来源,使症状得到改善。而其余45.5%的人的症状属于“非反应性”,即使远离压力来源,症状仍没有改善,代表其创伤后压力或抑郁症状可能是疾病。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主任陈友凯6日称,鉴于香港疫情仍未受控,政治气候也未完全稳定,而不同类型事件可互相影响并累积成更大的精神困扰,预测港人出现创伤和抑郁症状的情况可能持续变差。他提醒市民不要累积压力,否则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