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北京让大家等待的暴雨并没有“如约而至”

条评论

北京让大家等待的暴雨并没有“如约而至”

  昨天傍晚,北京市防汛办发布提示:12日我市将有大到暴雨,倡议各单位弹性工作、居家办公,建议市民减少出行,停放车辆注意安全,避免到山区、河边和危险地带。

  暴雨常见,但如此让人严阵以待的暴雨不多。这样的提示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不少人甚至还对这场暴雨有所“期待”。

  但是,12日早晨,让大家等待的暴雨并没有“如约而至”。不少人对降雨非常关注,一大早就在“气象北京”的微博上询问降雨情况,称自己所在的地区还没有下雨,还有网友直接艾特“气象北京”,问“说好的暴雨呢”。

  那么,今天北京的暴雨还会不会下?

  最新答案

  北京市气象台今早6时发布了最新预报:今天白天,北京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雨,伴有雷电,北风二级左右转东风三四级,最高气温29℃;今天夜间,北京有大雨到暴雨(伴有雷电)转多云,东转北风三四级,最低气温23℃。

  目前,暴雨黄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中,强降雨对交通影响较大,请减少出行,驾车注意避让积水路段,山区谨防地质灾害。

  此次降雨过程天气有三大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预计今天早晨开始出现降雨,主要降雨时段为今天中午到夜间,13日早晨降雨逐渐减弱结束;

  二是过程雨量大,预计全市平均降雨量40至80毫米,城区50毫米左右,西部、北部沿山一带局地可能达到2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强可达80至100毫米,降雨期间伴有雷电和局地短时大风;

  三是影响范围广,此次过程为京津冀区域性暴雨。总体来说,预计此次降雨今天早晨从本市南部地区开始,自西南往东北移动,逐渐影响全市。

  对此,气象部门也再次提醒,强降雨时段在午后至夜间,降雨对晚高峰影响较大,请注意防雷防雨。

  也就是说,暴雨还是会下,时间为午后到夜间。

  预判依据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这是古代人看云识天的办法。这时候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凭个人经验。

  到了20世纪,人们已发明和应用了气象仪器来测量大气状态,气象学开始进入“科学时代”。

  特别是无线电的应用,使各地的气象观测数据能及时汇总到一个中心,绘成“天气图”,但天气图还是严重依赖预报员的主观判断。

  20世纪上半叶,科学界提出用描述大气运动的原始方程组作定量天气预报的构思,但方程组非常复杂,无法直接求解。

  1961年,我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在深入分析天气演变过程的理论基础上,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求解大气斜压原始方程组,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用原始方程组的天气预报图。

  我国科学家创造的半隐式差分法和此后又创新的平方守恒法,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简言之,气象监测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从经验到科学的演变,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随着预报预测系统日益完善、水平不断提高,预报员们更加从容和自信,交出的答卷越来越优秀:

  全国24小时晴雨、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6.7%、80.4%、84.5%,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

  近年来,我国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稳定在70公里左右,各时效预报准确率全面超过美国和日本,对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可以看出,88%的预警准确率是这次预判北京暴雨的依据所在。但88%不是100%,仍是一个有误差的概率。

  为什么会有误差呢?

  天有不测风云

  现代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

  制作天气预报相当于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由大气综合探测、气象资料采集、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信息服务等几个系统“接力”产生。

  以作为“原材料”的观测资料为例,大气是没有国界的,各地的天气变化相互关联,制作天气预报需要全球观测资料。如果把全球每一个经纬度算作一个格点,沿着纬线是360个格点,沿着经线是180个格点,垂直方向大气也是运动的,考虑50层,也就是50个格点。这样,描述全球大气运动需要格点的数量级为106到107。但是,现在远远做不到全球这些格点上都有观测。

  所以,这个观测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

  不仅如此,在整个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可能是不完美的,都可能产生误差。

  科学发展需要遵循一定规律,天气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气象事业,从70年前的“一穷二白”艰难起步到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行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代代气象人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为的就是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康。

  拿北京市防汛办发布提示来说,基于科学的气象判断,把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提早告知公众,是未雨绸缪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降低暴雨发生的危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在对待天气预报的态度上,公众也需要多些沟通、理解和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