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条评论

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中印边境局势再度紧张。印度8月31日恶人先告状,指责解放军试图越界,并挫败了解放军的活动。中国军方随后发表声明进行了反驳。

事实并不复杂:中印两军正在班公湖附近对峙,印军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印度军方也承认是印度“先发制人”。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然而,新的对峙并未就此结束,根据印度媒体的最新报道,中印两军在实控线对峙区域“有爆发坦克大战的风险”,双方的坦克已经进入射程范围内!

那么,为什么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印军突然采取行动挑起新的对峙呢?

01 中印“坦克对峙”

截至9月3日,班公湖南岸对峙仍在继续。

印度的亚洲新闻社(IANS)、News18频道、《一周》(the Week)等媒体指出,中印两军指挥官继续在曼冬措湖西侧中方据点摩尔多会谈,印军在摩尔多西侧不到10公里的楚舒勒城外也布置了“两个坦克团”与解放军对峙。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印军已将驻达拉克三分之二的坦克,部署到了一线位置。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印媒公布的对峙地点

有意思的是,印军直指部分印度媒体发布的“印军抢占班公湖北岸高地”等消息为虚假报道,称其部队仅是进行“防御性部署”。显然,印军是想显示自己并未过多参与进攻行动。那么,解放军8月29日后遭遇的对手是谁呢?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经济时报》及新德里电视台等媒体指出,在近96个小时中前往一线“冲杀”的不是印军官兵,而是印度总理莫迪麾下印度调查分析局(RAW)直属的“边境特种部队”(SFF)。

该部队也成为解读班公湖南岸印军异动的关键。它意味着莫迪及其阁僚正急于在处于僵局的中印边界问题上,为印方人为制造谈判筹码,进而满足印度国民情绪,迎合他们脑中“印度军队能战胜中国军队”、“阿克赛钦是印度的”等虚幻的想法。

事实上,“边境特种部队”被投入前线,派往班公湖南岸的行动早就被印度军事观察家所预料。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在班公湖地带中印部署情况

6月时,《今日印度》杂志总编Raj Chengappa等人指出,如果中方在实际控制线(LAC)一线加大对印方的压力,且中印双方的谈判成效也不佳,那么,莫迪政府将采取各种公开或秘密的手段加以应对。

面对僵局,印方的常规选择包括使用特种部队,出动坦克和炮兵,并让步兵在火力支援下向前拱。但印军深知这样做会升级冲突,难以收场。且解放军在一线已有应对,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一役还导致了人员死伤。

偷鸡不成蚀把米,印度政府面对国内巨大压力,尤其是反对派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所以,在权衡之前的失败之后,印方通过分析前线部署,就选择在LAC中方守备相对薄弱的区域下手。派遣秘密“准军事人员”前往解放军守备薄弱地区或后方采取行动。此后,印方就可以将其“战果”转化为与中方讨价还价的条件。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此次风波牵涉的班公湖南岸地区正是如此。该地临近中印两军定期谈判点,中方只有一个连的常备兵力。考虑到中方在1962年一战后还控制了临近楚舒勒的要道和高地,这使得印方便带着军事和政治目的,调动部队前来。

SFF非印军编制的身份,让担心遭遇人员损失的印方敢于将其派往一线。据印媒报道,SFF人员在8月29日、30日为偷偷拆除中方边境部队的监控设备,强行穿越中、印两军控制区之间的雷场,导致至少一名连级指挥官触雷阵亡。

印方对班公湖南岸的“强占”、“非法越线”等行为已经突破了红线,中国军方“正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已经不仅仅是官方辞令。到9月2日时,已有解放军“重型车辆”车队从南侧支普齐哨所方向向北行动,惊动了LAC北侧楚马三角地的印军。

另有印媒3日报道称,解放军后续部队也正向附近地区靠拢。

02 印度为什么急于“下手”?

印军在班公湖地区乃至在中印边境的实力远不抵解放军,中印两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也早就拉开了差距。印军单方面挑衅,底气何在,所图为何,成为各方心中的疑虑。

加勒万河谷流血事件发生后,中印两军在6月6日、6月22日、6月30日、7月14日、8月2日先后进行五轮军长级磋商;7月5日中印边境问题特别代表举行电话会议;8月8日两军举行少将级别会谈;6月24日、7月10日、7月24日、8月20日中印外交部先后四次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

多次谈判达成诸多脱离接触共识。中印两军在加勒万河谷等地已经实现了脱离接触。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但是7月末以来谈判陷入僵局,印度多次指责中方拒绝从班公湖、高格拉地区以及拉达克(Ladakh)东部的德普桑平原(Depsang Plains)撤军。

尤其是解放军在德普桑平原地区的瓶颈或Y型路口对印度形成封锁之势,该地区距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印度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哨所约30公里,靠近北部的喀喇昆仑山口。

印度的诉求是将局势恢复到今年4月之前的状态,认为中方需要从以上三处地区撤离。印度媒体甚至搬出1960年中印双方曾经的边界谈判纪录,认为中方现在的控制区域超过了以往的诉求。

但是,解放军在班公湖的实际控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甚至在班公湖已经铺设了光纤连通了5G信号。印度的要求本质上不是将局势恢复到4月之前那么简单,而是要求中方根据印度理解的实际控制线位置放弃一些已经实际控制的区域。

这显然是非分要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印边境局势发表谈话时说,“印方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很明显,这次应该是印度主动搞的,因为它有点急了。印度为什么在与中方谈了几轮后,这次又憋不住搞挑衅?简单说,原因有三个: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第一,因为印度现在新冠疫情很严重很严重,9月3日印度方面通报过去24小时新增的感染人数达到83883人,破了全球的纪录,超过美国。总的感染人数目前已经突破逼近400万,是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疫情第三严重的国家。

但印度人口基数大,每日新增病例数量近两周已经超过另外两个国家,更要命的是,现在感染正在向印度农村地区快速蔓延。所以,印度很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疫区。而且印度死亡人数7万左右,死亡率也偏高。

第二,印度经济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刚刚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23.9%。印度媒体称,这是1996年印度开始公布季度经济数据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也意味着,印度成为亚洲主要经济体中经济下滑最为严重的一个。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第三,疫情控制不住,经济急转直下,莫迪政府在国内受到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猛烈攻击,信任度和支持率下降。所以,莫迪政府想在边境问题上强硬一把,挽回民众的支持。

03 一个更大的原因

在这三个表面原因背后,关于印度不惜一而再,再而三越境越线挑衅,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印度斯坦时报》一语捅破窗户纸,其实边境冲突地区的道路和桥梁是中印谈判的主要争议点。

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说,因为中国人有更好的道路,使他们更快、更容易接近冲突地区,所以印度不能同时后撤,要拖住,要争取时间。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根据印度媒体8月底的报道,自今年6月份以来,印度大幅增加了对拉达克地区战略性边境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从4600万美元增加到本财年的6000万美元。其实从2017年洞朗对峙,到现在的拉达克冲突,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例如,长达255公里的所谓达布克-什约克-道拉伯格玉尔地公路经过近20年的修建,于2019年竣工。该公路蜿蜒穿过山区,直达所谓的拉达克地区。在道拉伯格玉尔地,有海拔5000米以上、全世界最高的飞机场,能起降C-130运输机,该公路的竣工能显著提高印度在冲突事件中快速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

2017年夏天,印度和中国在洞朗地区发生了军事对峙,这场对峙也是因建设项目而引起的。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印度《商业标准日报》的报道说,这里距离首都新德里很遥远,需要步行,换公路、铁路和飞机,总共需要耗费6天时间。印度总理办公室正在监督这些道路施工的进展,因为莫迪政府对这一争议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拟定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建设计划。而目的就是强化印度的能力,以应对“强大的邻居”。

印度加速战略公路的建设工作,目的是能够更快速地将军队和补给物资运送到边境地区,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则可以更快地部署先进武器。一位负责监督道路修建项目的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说,“中国已经在另一侧修建了大量道路、铁路。这跟通常的事务不一样,我们也需要换挡加速”。

很显然,现在印度也在搞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速度跟中国相比差不少。所以,印度以“改变现状为由”等各种难以成立的理由,甚至不惜越境阻挠,最终的目的就是延缓中国在边境地区道路修建的进度,以免让自己输掉这场“致命竞赛”。

过去20年时间里,在实控线的两边,中印两国都在各自一方进行大量的道路和铁路建设项目。然而,中国的进展和速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印度。同样长度的公路,中国一个月完成,印度可能3年都完不成。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印度一侧的道路因为受到山体滑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恶化,铁路连接更是不存在,所以印度越来越担心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对抗,与边境实控线地区的糟糕的陆路联系可能会让自己付出致命代价。

其实,印度人心里也是很矛盾的。1962年那场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令印度遭到耻辱性失败,对其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印度对中国采取了一种防御性战略思维,最明显的是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对在实控线地区修建道路犹豫不决。

印度决策者当时担心,在实控线地区附近修建新道路将有助于中国军队在发生下一次中印战争时迅速进入印度心脏地带。因而,直到2005年左右,印度仍有意识地让边境附近的现有道路逐渐淘汰,并避免建造新的道路。

到了2006年,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才最终认识到,这种思维让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水平越拉越大,才为在实控线附近修建73条战略道路开了“绿灯”。

虽然军事上的考虑推动了“升级边境基础设施”的决定, 但在很多印度防务专家看来,改进这些基础设施的计划,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远远落后于之前拟定的“时间表”。

「深度」中印坦克对峙!印度一再越线挑衅,用“中国速度”回击

例如,根据印度国防议会专责委员会的第19次报告,政府批准在2006年至2007年建设的73条中印边境战略道路,计划于2012年完成。但是到2016年5月,只有21条道路建成。还有两条道路的工作尚未开始。

在边界基础设施建设被忽视多年之后,莫迪上台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开始疯狂地建设其边界基础设施,想抵消中国的后勤补给优势。目前,印度已开始在中印边界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公路和铁路建设计划。

沿着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的不同地区,印度批准建设的73条战略公路和125座桥梁,到目前为止,仅完成了35条公路。计划到2020年年底再建造11条公路。此外,印度还批准了建设9条“战略性”铁路线。

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地区恶劣的地理条件给在那里驻扎的军队带来了艰苦的后勤负担,修建、改善道路和铁路成为中国和印度优先考虑的选择。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巨大进展具有真正的战略意义,而且关系到人心向背,中印在这方面的“竞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