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

条评论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

8月26日俄塔斯社报道,蓬佩奥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声称,美国打算研制中程和短程导弹。

“今天,由于特朗普总统的支持,北约变得更加强大,乌克兰拥有了防御性武器系统,美国也退出了有害条约,以便我们的国家可以制造导弹来阻止俄罗斯的侵略。”

蓬佩奥口中所谓“有害条约”就是指《中导条约》。

1年前,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不久,五角大楼即宣布成功进行了此前被禁止的陆基巡航导弹试验。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美国这小心思…

2019年2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美国国务院于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图 | 新华社发

如今,美国开始考虑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在笔者看来,此举透露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真实目的。

那么,在亚太部署中导,美国人打的是什么算盘?

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种威慑中、俄的手段吗?

现实与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 威胁

1976年3月,苏联开始部署新型的SS-20中远程弹道导弹。

这被美国人视为冷战的关键事件之一,引发了北约与苏联在中程“欧洲导弹”上的对抗。

苏联战略火箭军将这种导弹称为RSD-10“先锋”,而北约将这种导弹称为SS-20“军刀”,它是对SS-4和SS-5的重大更新换代。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美国这小心思…

1987年12月美苏达成《中导条约》,苏联在伏尔加格勒东南200多公里的卡普斯金亚尔导弹发射场销毁中程导弹,图为已被销毁后的SS-20中程导弹弹头。图 | 新华社发

苏军较老式的导弹不是很精确,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发射准备时间长。SS-20则使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反应速度更快,而且打击精度非常高。它的射程为5000公里,要比SS-4的射程远2000公里,比SS-5的射程远4000公里,能够从苏联的发射场攻击西欧的任何地方。

另外,它由多轮的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运输和发射,可以实施机动并且容易隐藏。每辆车还伴有额外的导弹,因此可以重新装填。SS-20携带3个分导式弹头,而SS-4和SS-5各有1个弹头。

大多数SS-20都部署在苏联西部,针对北约。从乌拉尔(Urals)的阵地发射,这些导弹可以轻松打击伦敦。到了1983年,苏联正在以每周一枚的速度部署SS-20,超过300枚已经完成部署,装备了900个弹头。

在苏联看来,发展SS-20是其弹道导弹部队的正常更新换代。苏联的弹道导弹不可能总是原地踏步。从技术上讲,SS-4和SS-5确实已经落后美国的“潘兴”弹道导弹不少。

更何况,缩小差距,甚至是有所超越,应该是任何一个军事对手都在考虑的问题。发展射程更远、打击精度更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更强的SS-20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西方专家认为,这也是吸取了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

美国人不这样看。当时,北约还没有类似的导弹。它在欧洲前沿部署的核力量射程相对较短,主要用于对欧洲战场前沿附近或浅纵深目标实施打击,无法攻击到苏联纵深的目标。

在战略威慑方面(即能够威慑到苏联本土的核力量),北约主要依赖美国洲际武器提供保护,但欧洲人不确定美国会不会使用这些武器来应对“有限的袭击”。

美国《空军杂志》主编约翰·T.科雷尔在今年2月份刊文表示:苏联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装备SS-20。这是一个挑衅性的动作。“曾经明显逊于西方对手的苏联导弹部队,由此获得了与其平等的地位。”

美国人认为,苏联希望,即使没有实际的军事冲突,SS-20也会威慑住欧洲人,削弱北约的凝聚力,并可能使欧洲与美国的威慑 “脱钩”,进而“破坏了欧洲的力量平衡”。

还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力的变化。由于深陷越战泥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缓和紧张关系,美国采取了“缓和战略”,其支撑原则是“战略充足”。到1974年,苏联人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弹头方面已经大大领先于美国,美国和北约常规部队也被超过。这令美国如芒在背。

2 双轨

1977年10月,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一次演讲中首次公开谈到了SS-20的威胁。不过他的警告只是含糊其辞,他表示“东西方在战术核武器以及常规武器方面相差悬殊”,但是美国国防部长和知情的观察员注意到这一信息。

这被理解为“欧洲人希望美国扮演关键角色”。一种选择是部署新导弹来反制SS-20。当时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希望避免这种情况,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核武器。

尽管如此,美国还是考虑了两种型号的导弹。美国陆军的“潘兴”弹道导弹可以升级到“潘兴”II,具备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精度。另外,海军的海基“战斧”可以改型为可机动的“地面发射巡航导弹”(GLCM),由于采用重量较轻的核战斗部,其射程甚至更远。

当时白宫的看法是,苏联人不会冒险向西欧发射SS-20,但是他们会利用欧洲的恐惧,以便从西欧人那里获得政治让步。为此,卡特继续推动研制部署“潘兴”II和GLCM,为了向欧洲人兑现美国的承诺,恢复北约“灵活反应”的信誉,并随着军备控制工作的继续进行讨价还价。

此时,苏联做出了反应,提出把SS-20的部署数量冻结到120枚,前提是美国不能在欧洲部署这两种导弹导弹。

尽管有几个成员国犹豫不决,特别是荷兰和比利时,但是北约部长们还是在1979年12月12日一致通过了“双轨”战略,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苏联不同意通过协商寻求解决方案,那么北约将在1983年12月开始部署108部“潘兴”II发射装置和464枚GLCM。为了不增加战术核弹头的总量,美国将减少已经部署的1000枚战术核弹头来补偿。

美国“潘兴”II导弹属于弹道导弹,具有快速发射能力,打击精度高。它能在6到8分钟的时间内打击苏联的点目标(导弹核武器打击的幅员较小的陆地或水域目标,目标半径与核弹毁伤半径之比不超过1/5者,都可视为点目标)。它的射程达到了1770公里,从英格兰或意大利发射,还不足以击中苏联,因此它必须在德国部署。

空军的BGM-109G“战斧”巡航导弹,由一台大型拖车运输。它由火箭助推器推出发射管,然后进行超低空飞行。携带核战斗部的BGM-109G射程为2500公里,可以从英国的基地打到苏联。

上述导弹都携带核弹头,尤其是“潘兴”II,按照当时美军的宣传,它的误差只有30米,可以用核战斗部摧毁苏联的地下指挥所,进而威胁苏军高层的安全。而GLCM在雷达波束下飞行的能力对苏联的防空系统来说是个问题。

“战斧”经过不断改进,仍然是目前美国海军主要的对地打击巡航导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不久还在内部展示了这种导弹的地面机动式发射装置。

3 谈判

口头威胁当然吓不倒苏联。在将近两年时间内,苏联一直拒绝参加削减导弹的讨论,除非北约撤销其部署决定。但伴随着美苏实力的此消彼长,苏联的态度缓和了下来,在1981年至1983年之间,美国和苏联的谈判代表进行了多轮会谈,但没有任何结果。

1981年11月,罗纳德·W.里根总统提出了“零零方案”:如果苏联将其所有SS-20、SS-4和SS-5销毁,美国将销毁所有的“潘兴”II和GLCM,但苏联仍然拒绝了。这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会做的选择,因为里根提出的是一个不对等的建议,当时美国的两种导弹还没有在欧洲部署,数量也很少。

为了不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1982年,勃列日涅夫提出另外一个方案:将英法两国的武器(主要是潜射弹道导弹)纳入计算范围。苏联保留300枚已经部署的SS-20,美国不能在欧洲部署任何导弹。

苏联的另一项提议包括从欧洲撤出可能携带核武器的美国战术飞机。苏联想把几百架F-4、A-6和A-7战斗机和攻击机包括在内,也包括自己的2700架苏-17、苏-24和米格-27。

勃列日涅夫于1982年11月去世,尤里·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如果说苏联的政策有所变化的话,那就是立场变得更加强硬了。

苏联表示,如果北约部署“潘兴”II和GLCM,就会转向一触即发的“预警发射”战略——也就是在探测到对方向苏联发射导弹,尚没有落地,即实施核反击。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2日签署的“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可以说是预警发射战略的克隆和进一步发展。这似乎是历史的重演。

1983年3月,北约防长批准里根的“零零方案”作为军备谈判的首要目标。6月,北约外交部长正式批准部署美国导弹,只有希腊的社会党政府拒绝同意。11月,随着第一批“潘兴”II和GLCM抵达欧洲,苏联人退出了谈判。

4 抗议

在一个国家部署导弹,将意味着这个国家也将成为敌方导弹首先打击、重点打击的目标。所以,这个问题上,北约同时面临所在国政府——主要是德国和英国以及民众的反对,但这并没能阻止导弹的部署。

美国在英德部署导弹的想法招致了大规模的抗议和示威,而美国人则表示这是“苏联的威胁在欧洲产生了影响”。NBC电视台的伯纳德·卡尔布说:“和平运动的领导者倾向于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西方通过部署这些新型导弹,正在对苏联已发出的挑战做出回应。”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美国这小心思…

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善战胜恶”雕塑,这是苏联在1990年为纪念《中导条约》签署和联合国成立45周年而赠送的,由苏联和美国销毁的导弹零件铸成。图 | 新华社发

当时,西方批评者们预言,苏联永远不会同意“零零方案”,并敦促北约采取它能得到的最好协议。

自1974年起任联邦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施密特反对在本国部署导弹,但是受到了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的孤立,并被罢免。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坚决支持美国的部署,赢得了1982年德国大选。

在英国,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也是坚定的支持者,带领保守党在1983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英国民众并不都是支持者。在“战斧”巡航导弹运抵英国之前,英国的反核抗议者就抵达第一个陆基“战斧”基地,即位于伯克希尔的英国皇家空军格林汉姆基地进行抗议。

1981年之后,“妇女和平阵营”就在基地大门正门外设置了许多帐篷、房车和“危险设施”。1983年11月14日,第一批GLCM由美国空军C-141飞机运抵。11月26日,第一批“潘兴”II型弹道导弹通过卡车运送到了位于西德姆特朗根的陆军基地,抗议者没能阻止这两次部署。

继削减1000枚核弹头之后,北约决定再削减1400枚核弹头。而削减1000枚弹头是原先“双轨”计划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自1979年以来,净减少2400枚核弹头。这将使北约的核储存量降至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所有的“潘兴”II都部署到了当时的西德,而GLCM除了部署在英国的两个地点外,还设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和荷兰。美国两种导弹和SS-20的部署都在继续,反核活动也在继续进行。

在格林汉姆抗议的妇女来自世界各地,她们的数量足以包围基地。为了表达抗议,成千上万的抗议者组成了一条长达22.5公里的人链,人链横跨格林汉姆和位于英国乡村巴勒菲尔德(Burghfield)的一家核武器工厂。示威者经常搞些破坏,但对“潘兴”II或GLCM的操作和战备没有严重影响。

1984年2月,牛津联盟(牛津辩论社)就欧洲导弹问题进行了辩论。其结论是“美苏之间没有道德上的高低之分”。

5 签约

1983年,由于苏联退出,谈判暂时中止。

这一时期,苏联领导层发生了巨变。继安德罗波夫(1982-1984年)和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84-1985年)短暂执政后,新任总书记是被西方媒体称赞的“改革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85年恢复谈判。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美国这小心思…

1988年6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互换《中导条约》的批准书。图 | 新华社发

经过多轮讨价还价,1987年12月,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消除双方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简称《中导条约》,1988年6月生效。

【注:西方通常将其简称为《中程核力量条约》(INF),更强调其核属性。】

该条约规定,美国和苏联所有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地面导弹都将被销毁。实际上,该条约涉及的最大导弹射程已经达到远程标准——按照西方通行标准和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5500公里以上就属于洲际弹道导弹了。

《中导条约》中涉及“中程”的“Intermediate”一词,虽有“中间”的意思,但是在描述弹道导弹射程时,这个词通常是特指远程,至少是中远程,是介于中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之间的类型。

根据美国的军事术语,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s (IRBM)是射程3000-55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在西方术语中,中程弹道导弹的中程通常用Medium-Range。

所以,《中导条约》销毁和禁止的导弹涵盖了远程、中程和近程,也就是说,除洲际导弹和500公里以内的战术导弹之外的都要销毁。

总体来说,苏联“损失”更大。

到1991年6月,双方总计销毁的2692枚导弹中,苏联1846枚,美国846枚。美国不仅达到了销毁苏联SS-20、SS-4的目的,还额外销毁了SS-12和SS-23。特别是销毁SS-23这种最新型的短程弹道导弹,让苏联军方大为不满。苏联军方表示,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并未达到500公里。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销毁了计划外的“潘兴”I,但是总体数量较少。而且,巡航导弹价格要比同等射程的弹道导弹便宜得多。另外,“潘兴”II导弹的威胁虽然解除了,但是随着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发展,精度大大提升,苏联地下核指挥所的威胁并没有解除。

美国人再次在谈判桌上,利用“条约”限制了对手。

6 重演?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再次打起了新的算盘,他们觉得这个条约对自己的限制太大了。

主动拉苏联签约的是美国,主动解约的也是美国。2018年10月,特朗普政府以俄罗斯发展的9M729陆基近程巡航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违反《中导条约》为由,宣布美国将退出该条约,并在2019年2月2日正式暂停履约。

在日本部署中导、拿算计苏联的手段对付中国?美国这小心思…

2019年8月18日,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试射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图|新华社发

实际上,这只是个借口。美国国会早在2017年就批准了常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制。2019年8月2日,美国国务院表示俄罗斯仍在“严重违反”该条约,并宣布美国已正式退出条约。

尽管此次美国以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为借口,但针对的不只是俄罗斯,遏制中国的陆基导弹体系,已成为其首要目标。

今年8月14日,美国总统军控事务高级特使马歇尔•比林斯利在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研发的中程导弹是日本等国家未来绝对必要的防卫力量,日本是部署这一导弹的候选地。

他频繁提及“中国核武库”“中国核威胁”,让人很难不嗅到1980年代美国炒作苏联核导弹的气味。

那么,美国打算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会是当年在欧洲部署导弹的重演吗?

如果美国打算在日本部署陆基中导,采用地面机动发射车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可能是一个现实、优先的选择。美国国防部正打算启动生产一种机动式的运输起竖发射系统,用于在机动平台上携带和发射巡航导弹。而“战斧”巡航导弹也是现有的。

不过,在日本部署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威胁增量”有限。如果单看美国打算在日本部署的“战斧”巡航导弹,威胁确实也不小。但是,美国实际上在亚太可以部署和投放很多海基和空基的中程巡航导弹。

比如“伯克”级驱逐舰,一条舰有96个发射井,给巡航导弹至少分30个是没问题的。而一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则可以携带154枚“战斧”,美国海军拥有4艘这样的潜艇。而且,如果把大量陆基“战斧”巡航导弹部署在日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导弹的全球运用。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日本部署中导,恐怕还不是简单的威慑。从比林斯利大谈核威慑来看,不排除准备部署带有核弹头中导的可能,或者这些导弹将瞄准核设施。

另外一个可能的目的是,推动中日“脱钩”。

近些年来,中日关系虽然时有摩擦,但是经贸往来总体上没有中断。一旦日本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中导,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中日矛盾,以此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美国还可能借此胁迫中国就新的《中导条约》进行谈判,削弱中国的中远程导弹力量,就如同当年对苏联做的一样。

然而,正如前面谈到的,苏联最终签署《中导条约》、自毁大量导弹,是自身总体实力不济、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的结果。

世易时移,美国人再想如法炮制、用当年算计苏联的方法对付中国,显然是打错了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