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以色列可谓动作频频赚足了全世界的目光

条评论

以色列可谓动作频频赚足了全世界的目光

  最近的以色列可谓动作频频,赚足了全世界的目光。继8月13日以色列与阿联酋达成协议,同意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后,巴林又于9月11日宣布同以色列建交。不足一月,与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以色列在2020年秋季似乎掀起了一轮“收割”与阿拉伯国家外交成果的高潮。许多人已经开始揣测下一个会与以色列外交关系取得进展的是哪个国家,阿曼、马里还是苏丹……但如果不回顾阿联酋、巴林同以色列建交前的种种迹象,看清幕后推手的布局策略和行事风格,任何预测都很难找到根据。

  阿联酋的草蛇灰线

  这次巴林和以色列建交,国际社会的反应要比阿(联酋)以宣布关系正常化时冷静一些。

  一方面,关于巴林,在此之前已经流露出了不少蛛丝马迹。8月31日,特朗普的犹太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率领美国与以色列联合代表团访问阿联酋,之后便赶往巴林。他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部犹太教经典《托拉》送给巴林国王哈马德。9月1日,在接受阿联酋通讯社采访时,库什纳被问及下一个阿拉伯国家何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他回应称:“让我们期待这几个月的消息吧”。9月3日,巴林同意允许阿联酋往返以色列的航班飞越巴林领空。此前一天,沙特阿拉伯也作出了类似决定。

  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之前的阿以关系正常化已经做了足够铺垫,为国际社会预设了相对宽裕的刺激阈值。在很多人看来,阿联酋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是“历史性事件”,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中实力、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容小觑的关键国家,阿联酋的选择很可能代表,或将会影响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态度的转变。相比之下,影响力小得多的巴林的动作只能算后续跟进,为阿(拉伯)以破冰做一个合适的注脚罢了。

  不过事实就是如此简单吗?

  当我们回顾阿联酋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前的各方报道就会发现,当时并没有类似巴林那么多足以吸引人们揣摩的蛛丝马迹。这也是阿以关系正常化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原因,因为这明显超出了国际社会的心理准备,让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这种心理准备的阙如,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罕有先例,阿(拉伯)以矛盾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谁也不敢大胆预计如今的局面。正因如此,即使阿联酋当时跟以色列、美国有一些小动作,也不会提起人们兴趣。然而,如今再后知后觉地回顾阿(联酋)以关系正常化,把回溯的目光再放远一些,我们就会意外地发现,虽然缺乏直接有关的迹象,但草蛇灰线式的线索却早已埋下了,更令人震惊的是,严格说来,阿联酋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阿联酋和以色列签署协议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之为“重大突破”,同样,在和巴林建交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了一份声明,称此举为“历史性突破”。然而,就在一年多前,正是内塔尼亚胡,在和另一个国家恢复外交关系后,说出了“这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在巴(林)以建交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发表声明,谴责巴林是对巴勒斯坦“背后捅刀”,也是在一年多前,哈马斯同样谴责了另一个国家“背后捅刀”。

  没错,当时的内塔尼亚胡和哈马斯所指的是同一个国家——乍得。

  乍得“仙人指路”

  乍得,全称乍得共和国(Republic of Chad),一个地处中非、和以色列乃至中东相隔甚远的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和法语,阿拉伯人是乍得第二大族群。因此,乍得可以算是半个阿拉伯国家。乍得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极低,低到在收录全球英语网站新旧内容的iWeb语料库里,“乍得共和国”的全称只被提到过99次。

  这个表面似乎和中东话题各方都撇得清关系的低调国家,但其与各方盘根错节的关系却并不简单。乍得原为法国殖民地,人口中约44%是穆斯林,33%是基督徒,名义上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制,现任总统伊德里斯·代比是穆斯林,属于阿拉伯边缘族群札加瓦人。乍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石油资源却很丰富,但包括基础建设、油田开发在内的许多方面都依赖西方特别是美国投资。乍得曾申请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但并未被吸纳加入。此外,乍得还加入了伊斯兰发展银行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可以看出,乍得是一个和西方以及阿拉伯世界双方都说得上话的国家,同时又由于其在围绕中东问题的各方政治版图中都位于外围和边缘而显得低调,低调到足够让它和以色列的互动被视而不见。

  乍得曾和以色列建交,后在1972年断绝关系。不过,去年年初乍得又和以色列恢复了外交关系。虽然双方都没有刻意隐瞒,该有的仪式、公报一应俱全,但舆论对此似乎兴味索然。唯一有些分量评论可能是来自当事人之一的内塔尼亚胡本人的那句“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只是从之后冷淡的舆论反应来看,似乎国际社会并不以为意,既不清楚乍得何以“重要”,也不明白以色列在哪里会有“突破”。如今言犹在耳,两相印证,内塔尼亚胡当时的弦外之音愈发值得回味咀嚼了。

  最新消息是,以阿(联酋)关系正常化后,特朗普在一周内已经连获两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这轮外交盛宴,会让特朗普和美国成为背后赢家,这几乎已成共识。特朗普也毫不避讳地在这两次以阿(拉伯)外交突破前早早得意洋洋地发推特表功。那么乍以复交和美国是否有关?

  吊诡的是,和阿联酋及巴林的情况不同,在乍得和以色列恢复关系前后,特朗普似乎完全置身事外。但如今再看美国当时的动作,就能觉察出点什么。2017年9月24日,特朗普首次将乍得列入旅行禁令名单,禁止乍得公民赴美,理由竟是“该国缺乏护照纸张,无法向国土安全部提供所需的文件样本”;2018年3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现任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CEO,美孚是乍得最主要的石油开发商)访问乍得;2018年4月10日,特朗普修订旅行禁令名单,单独去除了乍得;之后就是上面提到的乍得和以色列破冰了。

  循着这些线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幕后推手在这局阿(拉伯)以破冰大棋中最早下的一步“仙人指路”正是乍得,并且在棋子的选择上就足见用心良苦。乍得和以色列在1972年以前曾有过外交关系,再恢复关系要比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全新建交顺理成章得多,因此不会引起过多注意(事实正是如此)。乍得是阿拉伯国家中的边缘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和之前的利比亚以及现在的周边非洲国家关系及其国内种族冲突问题,其在中东问题上几乎是置身事外;但同时,它又和阿拉伯国家牵丝攀藤,既有穆斯林的宗教纽带,又是两个伊斯兰联盟组织成员,并非毫无影响力。用这样一个和中东若即若离的外围国家去同以色列复交,投石问路试探各方反应,可以说进退自如。

  事实也证明,试探的结果对如今促成以阿、以巴关系的突破形成了正向反馈。一方面,相对于现在的“强烈谴责”、召回大使和焚烧阿联酋国旗、巴林领导人画像相比,当时除了上述哈马斯苍白的谴责之外,巴勒斯坦人几乎对乍以复交无动于衷。国际社会对此也以吝惜关注度作为回应,殊不知陈仓早已暗度。之后乍得和以色列的频繁互动成了光明正大,直到不久前的9月8日(阿以关系正常化后21天,以巴建交前4天)乍得宣布将在耶路撒冷派驻使团、与以色列磋商互派大使之时,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国际社会还像青蛙一样没有感觉到乍得这锅温水已经快熬成高汤,就等着巴林出锅了。

  另一方面,乍得的示范作用无疑是对阿拉伯世界最好的怂恿。阿拉伯世界对内部成员动向的了解和关注度毕竟远高于国际看客,联系渠道也更为丰富,乍得和以色列恢复邦交的影响可大可小,当时阿拉伯世界对此却默契地同时噤声,无非就是等待观望巴勒斯坦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然而除了哈马斯微弱的声音外,一切都泥牛入海,这无疑给那些在和以色列建交问题上蠢蠢欲动的阿拉伯国家吃了颗定心丸,既然不用站出来谴责,就继续保持沉默,总不至于发声支持吧。不得不说,当时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这种表面一致的万马齐喑,实际掩盖了双方在乍以复交问题认识上的天然张力,直到阿(联酋)以关系正常化,这种张力才被释放出来,不过已经发生了倒置:此时高估事件影响力的是国际社会,而阿拉伯世界早已心照不宣了。

  投石问路

  “仙人指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时隔一年多后阿联酋和巴林与以色列外交突破的顺序就是更难缠的“一将一闲”了(编注:象棋术语,用于相持阶段,走子不起进攻作用,冷静、耐心地等待时机)。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中,阿联酋的实力和影响力即使比不上沙特,也不容小觑。正因如此,阿联酋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才会成为一鸣惊人的重磅新闻。相比之下,巴林作为面积最小的阿拉伯国家,在中东问题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跟乍得相去不远,但却是当闲招棋子的理想材料。这两个地位迥异的阿拉伯国家的转向,正好两点连成一线,似乎暗示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已经在阿拉伯世界内从上到下形成了默契。加上之前的乍得,用这样的强弱搭配来掌握节奏甚至牵着国际舆论的鼻子走,同时又保持对目标施压的连贯性,而且用寥寥三个点就营造出了星火燎原的气氛。要是没有疫情的中途搅局,已经公开认领幕后推手的特朗普这盘大棋也许会下得更行云流水。

  更应该警觉的是美国通过乍得流露出的对非洲的野望。于乍得来说,美国手里一直捏着其大部分石油基础设施和石油开采利润(根据之前协议,乍得政府只能获得原油开采总收益的12.5%),几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只要美国愿意在石油利润上稍稍松口,可以说“拔根汗毛比腰粗”,已足够让“穷得没纸印护照”的乍得酒足饭饱了。

  近年来,乍得围绕石油收益一直和美国官司不断,但都不了了之。于美国来说,在一些地区问题上也有求于乍得。中东问题甚至不是重点,美国很可能已将眼光放到了同样出产石油的中非,因此在苏丹达尔富尔冲突上表现得出奇积极。而要在当地物色代理人的话,位置四通八达、特别是毗邻达尔富尔的乍得何尝不是一个理想选择?况且美国可以施恩于乍得的手段众多,除了让渡部分石油利益,还可以动员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扩大投资,或在军备上予以支持。

  今年3月,就有消息说美国公司正在考虑出售在乍得项目中的股份。在这种“双赢”前景的诱惑和之前旅行禁令的敲打下,乍得与美国达成某种默契并不意外。而和以色列建交,无疑可以成为测试这种默契的实战演练,也是对周边非洲国家反应的另一次投石问路。这也解释了特朗普对乍以复交问题始终三缄其口的原因,他不想一开局就惊动中东,更不想惊动非洲国家。特朗普的一招“仙人指路”,瞄准的其实是中东和中非两局棋!他不动声色地仅用一招就已经在两个世界重要石油原产地各自启动了一局大棋。我们是时候更加清楚冷静地认识和应对特朗普狠辣、犀利、务实的发展思路和政治外交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