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民营企业,总离不开一串数字——“56789”。其实最牵动民营企业的还有一个数字“4”:即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总体企业贷款余额40.7%。这一数字,侧面反应了当前民营企业占据的信贷资源与其贡献度并不匹配。
当民营企业遭遇“成长中的烦恼”,离不开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2018年底开始新一轮支持民企加快落地,各大银行火速落实多项举措,也涌现出众多创新服务模式。这其中,浙商银行的平台化服务战略成为一张有代表性的行业“名片”,这一战略最新进展如何?
9月17日,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表示,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极顺应互联网技术新趋势,全面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打造“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民营经济之路。
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平台化业务模式已服务客户超5.24万户(其中约80%为民营企业),融资余额超5700亿元,为金融机构服务民企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破解民企融资难:一批创新模式涌现
从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看,主要困境体现在信用利差高企、信贷占比低、存在融资隐性门槛等方面。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民企平均融资规模仅为国企的12%;从成本上看,民企贷款利率也高过国企;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民企500强中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254家增长到了2019年的274家。
要破解民企融资难,银行业还需要做什么?一位地方银保监局官员建议,银行要建立全周期金融服务模式,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