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介绍,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间北京援疆资金投入包含精准扶贫在内的就业及产业发展项目135个,支持资金26.9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及基础配套、标准化厂房及农业设施大棚建设,以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项目,共提供工作岗位5.47万个,带动脱贫人口13.57万多人实现脱贫。
在北京对口支援下,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要饭村’,今朝创业忙”
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是乡里最穷的村,曾经被称作“要饭村”。
2018年11月,在驻村第一书记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的鼓励和帮助下,由该村农民党员麦麦提敏·阿克牵头,前期筹资20余万元创办了阿克萨拉依乡佳美扫把制作中心。
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工作队队长王伟昌介绍,在扫把制作中心成立之前,当地村民仅靠种核桃、捡棉花为生,扫把制作中心的成立,让当地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
“驻村第一书记此前的走访中发现和田是没有扫把厂的,而这个村有手工编织的习惯,这一产业很适合在这个村发展。”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党委书记蒋鸿波介绍。经过简单培训后,村民便开始上岗制作扫把了。
据介绍,前期投入4条生产线,实现年产量35万余件。通过联系批发商、举办展销会、巴扎上设立摊位、给各县市乡镇商铺直接供货等方式,不断拓展产品销路,逐步形成较好的销售体系。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投入援疆资金50万元,用于扫把制作中心的建设。
为提升产品质量,该厂组织工厂负责人专程赴其他规模级扫把厂观摩学习,并改造升级村办工厂设施,产品也从单一的高粱扫把发展到竹子扫把、芨芨草扫把、扁丝扫把及拖把等10余种产品,日产2000多把规模,年销售额已突破400万元。同时,新引进的扁丝扫把生产设备,从原料的造粒到半成品拉丝,再到注塑生产各类生活用品,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蒋鸿波介绍,该中心目前已解决了村里近百人的就近就地就业问题,该扫把中心目前已实现96人就业,其中贫困户69人;员工月收入1500元以上,最高可达3800元。
“这个企业的成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很大的信心,通过这一典型的带动,村里还相继成立了11家企业,村民都成了老板了。”蒋鸿波说,“真是昔日‘要饭村’,今朝创业忙。”
平谷大桃来到新疆甜度翻一倍
洛浦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土地是沙漠化的盐碱地。谁能想到,平谷大桃不仅成功“西迁”到这里,甜度还更高了。“平谷大桃来到新疆种植,甜度翻了一倍。”洛浦县“平洛大桃基地”负责人李广富说。
李广富所负责的北京“平谷大桃”洛浦基地位于洛浦县洛浦镇多鲁吐格曼贝希村。2018年,结合“手拉手携手奔小康”对口援疆工作倡议,该村积极引进北京平谷区平洛森浓有限公司,与其签订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发展桃产业。
据介绍,该项目以工代赈资金220万元,配套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洛浦平洛森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主动作为开展土地平整、排碱渠建设、设施用房建设、桃园种植建设等工作,企业自投资金达到300余万元。
然而,平谷大桃的入疆路并没有那么容易。盐碱地的种植成活率非常低,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了非常大的困难。在平谷区带来的桃管理专业技术团队的不断探索下,适应当地种植的“盐碱地种植法”终于被探索出来了。
平谷区果品办公室植保科副科长、多鲁乡挂职党委副书记张承胤介绍,在“盐碱地种植法”下,种植“平洛大桃”300余亩,引进优质桃品种30余个,在洛浦县范围内辐射带动桃产业3000余亩,平整开荒土地达400亩。
李广富介绍,该项目由洛浦县林草局牵头,每株桃苗补助20元,共计26万,每年按照26万的8%给13户贫困户分红,分红期限为10年,并积极带动贫困户就业,形成了“一季桃2000人”就业,助力贫困户增收。目前,多鲁吐格曼贝希村300余户村民已经每户发放桃苗6株,并指导如何种植桃树,力争把桃产业作为该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此外,北京市平谷区也通过奖补政策扶持“平洛大桃”项目健康发展,目前已发放人员补贴4万元,土壤改良26万元,设施用房补助28万元,合计奖补额度58万元,洛浦县农业农村部门还大力支持发展大棚桃,为示范基地建设10座设施桃种植温室大棚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
10月15日,洛浦县“平洛大桃基地”,来自北京的技术人员在指导当地工人养护桃林。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带动13.57万余人脱贫
作为集中连片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和田地区群众就业技能缺乏,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以脱贫促稳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介绍,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间北京援疆资金投入包含精准扶贫在内的就业及产业发展项目135个,支持资金26.9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及基础配套、标准化厂房及农业设施大棚建设,以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项目,共提供工作岗位5.47万个,带动13.57万余人实现脱贫。
在创新养殖模式方面,北京援疆团队转变传统分散养殖方式,建设集中养殖基地,形成“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合作社和农户参与”的新型养殖模式。
农业是和田的传统产业,北京援疆项目重点落在农业产业链的上游加大支持力度,利用援疆资金实施“种子号”工程,在受援地各县建设种羊、种鸽等繁殖基地,同步建立畜牧防疫体系,降低养殖经营风险。
为发挥和田地区品种创新以及机制创新机制,2016年至2018年期间,北京投入1.1亿元援疆资金,建设占地面积1100亩的农业先导园,先后引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5所农业科研院所的9个国内一流农业专家团队,引入近30项农业先进技术和最新品种落户园区。
在助推特色农副产品进京方面,北京以消费扶贫带动当地群众增收,针对和田核桃、红枣等产量大、品质好,但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统筹多方资源,进一步扩大和田红枣知名度,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和田特色农副产品进京,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平台与渠道,2019年线上线下实现销售农副产品金额10亿元。
在推动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团队与市场化手段双管齐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利用政府资源不断开拓招商渠道,前方援疆机构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和各县市工作领队分赴北京、河北、云南、广东、浙江、山东、江西等省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9年引进企业30余家,极大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
在就业方面,北京援疆团队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科学引导劳动力赴外地转移就业。与此同时,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国语培训、妇女就业培训及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帮扶“一市三县”1171个行政村54万人开展国语培训,对“十四师”妇女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支持企业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围绕当地产业需求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此外,北京方面还积极对接疆内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以及内地省市用工需求,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疆内、疆外转移就业。同时支持受援地各县市设立保洁、保安、绿化等公益性岗位,为弱劳动力提供就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