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不得随便损坏随便拆

条评论

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不得随便损坏随便拆

  “我家平房会拆吗?”这是不少东西城胡同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东西城的成片传统平房区,今后估计不会再拆了。如今,实施已有15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启动修订。按照修订草案,东西城的成片传统平房区将“禁止破坏”“应保尽保”,要进行“有机更新”,留住传统风貌。

  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相较于现行条例,此次修订,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到底“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保什么”

  有价值的历史建筑

  不得随便损坏随便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明确为“市域范围全覆盖”。修订草案提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本市全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同时,明确保护对象包括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9大类。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旦发现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革命史迹等,将可申报、推荐。修订草案特别提出了“保护名录”制度。区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河湖水系,历史街巷等的普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具有保护价值但是尚未纳入保护名录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申报、推荐保护对象。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普查、申报、推荐情况,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保护名录初选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 30 日。

  即使是初步被认定为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不能随便损坏拆除,而是要预先保护。修订草案提出了“创设预先保护”制度。经核实初步确认具有保护价值的,应当确定为预先保护对象,于7日内向所有权人、使用人发出预先保护通知,告知其应当采取的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迁移、拆除预先保护对象。

  “谁来保”

  产权不明?

  历史建筑谁使用谁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谁的责任?修订草案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就算是个人,也可以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订草案提出,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名录认定、保护利用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对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各区政府和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均有保护责任。

  各区政府,各司其职。修订草案要求,对于东城区和西城区人民政府来说,禁止破坏各类保护对象及成片传统平房区,实现应保尽保;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及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保护传统风貌;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促进合理开放利用。海淀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三山五园地区建设规模和建筑高度,保护景观视廊和空间格局;逐步开展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恢复大尺度绿色空间。

  历史建筑,谁所有,谁负责保护;产权不明的,谁使用谁保护。修订草案提出,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为保护责任人,如果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或者权属不明的,则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所有权人、使用人要对历史建筑进行日常维护和修缮,保持原有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保障建筑安全,确保防灾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发现安全隐患或者险情,及时采取隐患或者风险排除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转让、出租、出借历史建筑的,与受让人、承租人、使用人书面约定双方的保护责任。

  “怎么保”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

  不得随意新建改扩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不同,管控力度各有差异。

  其中,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风貌恢复建设以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等建设活动。在成片传统平房区及特色地区范围内进行新建、改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保护历史格局、街巷肌理和历史风貌,可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现代设计手法。

  不同的保护对象,保护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革命史迹保护要维护本体安全和特有历史风貌,结合革命活动,发掘整理、宣传展陈史料和英烈史迹,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将革命史迹与其他保护对象整合,拓展展示路线和内容,防止过度商业化。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保护要尽可能维护河道原有形态和传统堤岸,控制水文化遗产的使用强度。在保护老字号和传统技艺方面,鼓励老字号原址、原貌保护,挖掘、展示传统技艺,加强对老字号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怎么用”

  依据“正负面清单”

  历史建筑可利用可开放

  历史建筑可以开放、利用吗?历史建筑可以合理利用、有序开放,不过,要遵循“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修订草案提出,本市鼓励和支持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开放。保护责任人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应当遵守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合理控制商业开发规模。

  保护和利用将有据可依。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将有保护利用的正面或者负面清单,明确鼓励、支持或者限制、禁止的活动。

  老城不能再拆了,留住历史印记的同时,也要让留下的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此,修订草案明确提出了“居住环境改善”的目标。区政府根据需要建立平台,统筹资源,对受托管理、申请腾退的直管公房进行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原有院落格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人大建议:

  疏解腾退空间与名城保护腾退安置衔接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在审议意见中提出,疏解腾退空间建议与名城保护腾退安置衔接。建议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对象腾退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好与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的衔接,腾退的空间和场所可以用于对保护对象腾退单位或个人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