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8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7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将发挥中东外交更大作用。全文摘编如下:
11月底,伊朗顶尖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遇刺。这起犯罪显然是一次复杂行动的结果,美国和以色列的安全机构摩萨德都受到了指责。
这起暗杀事件的发生正值美国与伊朗关系日益紧张之际。
在11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谴责了法赫里扎德遇害事件,称其“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有重大的经济动机在中东外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明确反对美国在海外的单边主义。
10月,在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会晤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倡议搭建一个地区多边对话平台,各利益攸关方平等参与,探讨以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中东海湾地区面临的安全问题。
在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被解除后,美国在未经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一直维持对伊朗的单边制裁。
中东领导层正越来越把重点转向中国这个战略伙伴。北京已经在讨论投资支持该地区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计划,包括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广为宣传的“2030愿景”和巴沙尔在叙利亚的重建计划。
沙特的国家人工智能中心10月与中国华为公司签署了协议,这是沙特人工智能新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对中东的能源供应——包括清洁能源和石油——日益加深的需求,意味着保持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此外,中国与中东之间广泛的外交接触也有先例。6月,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举行。来自阿拉伯国家各政党的60多位领导人参加了与中国的这一在线对话。举行这样一次会议的事实本身就表明,中国并没有回避深化其对中东现有政治分歧的外交参与。
理解中国在该地区复杂的动机,不能只从二元论角度看待问题,也不能只把该地区视为中美紧张关系的一个代表。
目前,北京的能源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投资乃至在中东的外交往来,都是受到中国经济长期崛起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