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满载集装箱的货船从长江湖北荆州港盐卡港区起航发运。
黄志刚摄(人民视觉)
路透社报道称,在强劲的外部需求助推下,中国制造业迅速复苏,势头超出预期。相关工厂正急于填补用工缺口以完成出口订单。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出口激增,集装箱供不应求。中国最新的出口集装箱运输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称,今年第二季度,当大多数国家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时,中国的工厂已经逐步复工复产,城市也逐步恢复正常运作,中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复工复产以后,中国的出口增长超出预期。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在工业生产基础方面,中国的优势之一是供应链完整,对外部零配件、原材料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相比旅游业等行业,工业生产受人员流动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迅速。
在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关系方面,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最重要的特点是对供给侧的影响大于消费侧,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和运输的管控,导致多国的生产无法恢复。但由于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出消费刺激计划,疫情对消费侧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出现了供给和消费的缺口。而中国由于生产迅速恢复,正在为全世界提供物资,把世界工厂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中国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强,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民营企业表现得更加突出。民营企业的生产是自主式而非订单式的。而加工外贸类的企业,其生产往往是订单化的,进口商要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也只能生产什么。但中国的民营企业擅长控制自己的生产线和生产方向,所以一旦外部市场出现变化,就能灵活调整。
中国的体制优势和政府的宏观指导能力在疫情中也得到彰显。面对疫情,政府出台支持措施并配合有效引导,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中国拥有工业生产优势,但优势的发挥也需要政府的引导。疫情初始,防疫物资短缺,政府立刻调动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到今年4月,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额温枪的红外线传感器,由依赖进口转为自主生产。抗疫物资在短时间内由紧缺转为满足国内需求,并出口供应国际市场。这要完全依靠市场是不现实的,必须有强大的政府组织引导力才能实现。中国政府在危机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动员能力对推动出口增长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