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电话流调绝不是按照流调指南机械地提问

条评论

电话流调绝不是按照流调指南机械地提问

  截至1月12日16时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谢晋和同组搭档当天已经拨出了21个流调电话。一人提问、一人记录,两人交替进行。每当电话接通时,提问者和接听者都会努力将耳朵靠近电话听筒。“为什么不打开电话免提?”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27岁的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显得颇为严肃。“我们要保护被访者的隐私。”他强调,“这是流调的原则。”

  从1月8日开始,河北医科大学先后派出3批共计59名大学生志愿者,紧急奔赴战疫一线,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工作。“我们26人中有25人是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赴石家庄新乐市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研工作的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张存辉告诉记者,其中以95后为主,最小的22岁。

  通过第二次核酸检测后,26名志愿者立刻被分至10个小组配合开展工作。据张存辉介绍,志愿者们主要参与从事数据分析、重点病例追踪分析和电话流调工作。

  “电话流调绝不是按照流调指南机械地提问。”作为25位学弟学妹的“发言人”,张存辉表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要在几分钟内稳定被访者情绪,让对方打开话匣子,还要在和对方的“聊天”中快速筛选出所需的关键信息。

  为了帮助被访者特别是一些老人回忆起十几天内接触过的人、到过的地方甚至具体的时间点,经常一个电话要打个把小时,还要打几个电话相互印证。

  每打完一个电话,谢晋、搭档与审核把关人员都仔细研究,努力寻找一条条轨迹中在相同时间点上重合出现的地点和人员,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多线索和帮助。对于个别不配合的被访者,他们还会协同相关部门来确定对方的行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