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网传大连女子王某进小区只登记电话号码,却拒不登记身份证号,她还打电话给社区的干部“协调”,让志愿者放行。志愿者回怼,“我管她谁呢,凭什么不写?”
根据本报的最新报道,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到场,大家当面进行了沟通。王某补填了缺失信息,并向志愿者们道歉。记者了解到,当事人王某是一位街道办副主任,视频拍摄者为康乐社区的防疫志愿者。根据国务院疫情风险等级查询结果,截至1月14日15时,该社区依然为中风险地区。拍视频的志愿者并没想到视频会被转发出去,“我们本想内部讨论,进一步完善防疫工作,但是被传到网上后,对方被人肉搜索。”他希望大家不要打电话、发短信辱骂、威胁当事人。
志愿者拒绝通融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下,防疫工作容不得马虎大意、“简单放行”。一旦遗漏疏忽,病毒就可能殃及众人。遇到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的志愿者,对防疫和居民健康安全来说,都是幸事。
在中风险地区,小区要求登记个人身份信息,是必要的管控措施,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网友之所以对王某的行为感到愤怒,在于她将自己凌驾于规则之外,动不动就“找关系”“打招呼”。街道办是地方防疫要求的具体制定者和传达者,该女子作为街道办工作人员,更应知晓这些举措的初衷和用意,而不该“知其不可为而偏为之”。以上级领导身份自居,通过社区干部向志愿者施压,无疑是官僚作风。下意识地豪横动用“关系”,只会扭曲规则,妨碍防疫大局。
抗疫工作中有许多志愿者,我们应更多地支持赞许他们严守规定、坚持原则。拒绝通融的志愿者表示,“当时挺气愤的,如果都搞特殊化不用登记,我们志愿者就没有意义了。但沟通完,对方道歉后,我就表示自己会将防疫工作一直坚持到底,直到完全解封,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既然担当起社会责任就不能轻易地放下”,这是无数志愿者的写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线上到线下,千千万万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逆行”。从宣传防疫知识到募集抗疫物资,从基层值班值守到提供心理疏导,志愿者们找准个人定位,服从疫情防控全局安排,以自身行动谱写出新时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赞歌。
面对那一抹抹感人至深的“志愿红”,社会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对志愿者的不辞辛劳报以更多的理解,对志愿者的辛勤付出给予更多的积极配合。抗击疫情,离不开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别让不守规矩、疏忽大意、放松懈怠破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