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成为经济复苏领头羊
当地时间6日,IMF发布2021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进一步企稳,但复苏进程出现分化且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报告上调了对2021和2022年的增长预测值:2021年全球增速为6%,2022年则将放缓至4.4%。2021年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来自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其中印度为12.5%,中国8.4%;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如下:美国6.4%、德国3.6%、法国5.8%、日本3.3%、英国5.3%。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在报告中写道,“尽管这场疫情的发展路径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摆脱这场经济危机的途径越来越清晰。”
“中美成为世界经济复苏领头羊。”《日本经济新闻》7日称,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是美国。鉴于拜登政权主导的巨额财政刺激和美国国内的疫苗接种加速,IMF上调了美国增长率预期。2021年,美国GDP增速将恢复至新冠危机前的水平。中国较早控制了疫情,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成为东风。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汽车需求的快速复苏,全球半导体出现短缺,但IMF报告中针对供应链中断情况的判断是“并不严重”。
《纽约时报》7日称,IMF看好全球经济形势,认为全球经济正以比此前预期更快的速度从大流行中复苏,“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实力”。报道称,最富有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正在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和印度是领军者。
据美国财经网站CNBC报道,IMF官员称,中国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成绩“斐然”。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阿德里安称,中国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群的例子”,“他们很早就非常积极地遏制了疫情,中国经济在去年年中就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遥遥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新兴经济体弱势明显
英国《金融时报》7日称,虽然IMF上调了对几乎所有国家的预期,但表示发达经济体有望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取得的成功,“不会在新兴经济体复制”。报道称,发达经济体受益于疫苗接种进展较快和大幅增加公共支出,但“除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将长期受疫情影响”。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复苏路径的分化很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较疫情前预期的显著扩大。相对于疫情前的预测,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2020年-2022年的累计人均收入损失相当于2019年人均GDP的20%,而发达经济体的损失相对较小,为11%。这将导致减贫进展出现倒退,极度贫困人口2020年预计将增加9500万人,而营养不良人口将增加8000万人。
戈皮纳特表示,即便在各国国内,复苏也不均衡。年轻人和低技能工人受到了更严重影响,女性也遭受了更大冲击。由于这场疫情危机加快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经济转型,许多失去的工作岗位不太可能恢复,而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收入的重大损失。
《日本经济新闻》7日称,今后的风险之一是通货膨胀。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艾格华称,美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行事,并不关心全球市场波动对其他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不管怎样,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很难”。面对美国通胀预期重压,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出于挽留资本、遏制本币贬值、舒缓通胀压力等目的,被迫提早加息,尽管这样做可能不利于经济复苏。
对于IMF报告预测印度2021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12.5%,一些印度媒体欢欣鼓舞。《印度快报》7日对比中印的增长预测数据,称印度的增长“令人钦佩”,“比中国强”。印度财长西塔拉曼6日也对《经济时报》说,印度政府有能力应对新一轮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这得益于先前疫情防控的经验和不断扩大疫苗接种范围”。
12.5%的预测数字建立在印度2020年GDP萎缩了约8%的基础上。即便如此,印度《商业标准报》7日援引该国经济学家萨布纳维斯的话说,“以当前情况而言,实现12.5%的经济增速极不可能”。他认为,印度疫情卷土重来,导致部分地区再次实施封锁,“由于人员流动受到限制,服务业将受到很大影响,消费等指标也将随之下滑,甚至可能波及制造业复苏”。《今日印度》也称,除疫情风险之外,供应链萎缩、失业率高企也是印度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环球时报》驻新德里记者的一个直观感受则是,印度的物价比疫情前更贵了。根据印度统计部门3月发布的数据,该国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至5.03%,但有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很猛,比如油类价格上涨了20.78%,豆类产品价格上涨了12.54%,非酒精类饮料上涨了13.92%,鱼肉类产品上涨了11.34%。
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信心
戈皮纳特6日表示,IMF将中国2021年增长较1月份预测的8.1%上调了0.3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美国刺激支出推动的对中国出口的外部需求。她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支出仍然滞后,增长主要由公共投资推动。
“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高于美国”,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6.4%的经济增速预期主要是由于美国去年经济出现了3.5%的萎缩,而中国在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因此,2021年中国8.4%的预期增长,其含金量要明显高于美国。另外,自疫情以来,美国两届政府都采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拜登政府在1.9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之后,还宣布推出大规模基建计划。在大量印钞的政策刺激之下经济很容易短期内就显现出成效,但这种恢复方式的后遗症也比较明显,比如资产价格的泡沫和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不仅如此,连平认为,美国大量印钞、大规模举债,对全球形成负面溢出效应。泛滥的美元流入、流出一些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或形成剧烈市场动荡和经济起伏,“所以美国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是由其他国家埋单”。
但另一方面,连平认为,美国经济整体性复苏,对于作为其重要贸易合作伙伴的中国“也有积极的作用”。连平表示,中国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虽然落后于美英等国,但按照国家计划,到年底或明年初就将建立群体免疫,而中国疫情控制一直较好,整体经济生产目前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受到明显影响,所以对这方面不必过于担忧。
“现在全球能够有章可循地刺激经济和迅速普及疫苗的也就是中美等为数不多的国家,这说明一国政府的强大还是很重要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均衡增长最终还要靠疫苗的无差别普及,但现在疫苗保护主义、富国自私自利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中国的疫苗很大程度上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到了稳定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增速高于此前预期。图为4月5日,在美国华盛顿IMF总部外展示的世界银行与IMF春季年会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