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人我见多了,不就是要钱么!给你一个亿怎么样?”
2007年,河南郑州东史马村由于地理位置极佳,被房地产开发商看上了,因此开发商对此拟定了拆迁计划。
可是,当其他的住户都谈好了拆迁款,签好了合同后,却仍有一家“钉子户”始终不同意拆迁。
拆迁人员多次上门商讨无果后,以为老人是贪钱,便撂下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
谁知,老人听完了这句话,气得浑身直哆嗦:“你别说给我一个亿了,你就是给我100个亿也不拆,因为这是文物!”
几日后,专家上门鉴定完,一脸严肃地对开发商说道:“任金岭老人说得对,这个房子拆不得!”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任家老宅究竟是什么来历?任家老宅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次拆迁事件。
拒绝拆迁不是因为贪钱
1958年,任金岭出生于河南郑州东史马村。
从小父亲就告诉他:你是任家的第七代传人,任家曾是个大家族,虽然现在没落了,但就算日子过得再苦,自家的古宅绝对不能变卖。
任金岭年轻时曾经在外打工赚钱,年纪大了,身体素质跟不上了,就留在家中种地。
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只想守着自家祖宅,平平安安地过着这一辈子。
可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建设城市,全国各地迎来了拆迁热潮,任金岭所住的地方便是其中之一。
“这次拆迁,我们拿到了拆迁款,能换上一个大房子,以后可以上城里过好日子了。”
2007年的一天,周围的村民在议论纷纷,都为东史马村这片土地能被开发商看上而感到高兴。
任金岭却有些为难地叹了一口气,关上了自家大门。
过了几天,任金岭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纳凉,却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老爷子,你到底想没想好啊?总不能因为你一家而耽误了我们整个工程的进展吧?”
来人是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已经来找过任金岭很多次了。
任金岭仍旧是摇了摇头,干脆利落地吐出两个字:“不拆!”
其实,任金岭的心中并不好过,这些日子以来,老是有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说自己是钉子户。
可是,自己只是守护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错吗?
“不行,老爷子,你这次必须给我个说法,我也好向老板交代啊?”
想起上次自己提出了一个亿的拆迁款补偿,却仍是被老人给拒绝的尴尬,年轻人为难地挠了挠头。
“因为我家的古宅是文物,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传承。”
任金岭认真地说道。
“真的假的?那我们来找专家看看?”
年轻人半信半疑地打量着老人背后的古宅,这里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大门上还挂了一个写着“辅翼国政”的牌匾,看上去倒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郑州市文物局的专家很快就到达了任家老宅。
专家一走进大门,便被门上的“辅翼国政”牌匾吸引住了。
深吸了一口气,专家又仔细观察着门窗上复杂的雕花,用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石麒麟”,眼中逐渐露出了惊喜的光芒。
经过考证,专家确认:这座南北44.5米,东西22.5米的任家古宅,是清代的建筑。
里面的雕花和彩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任家古宅在研究清代中晚期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此,这的确是文物,拆不得。
得到了专家的书面鉴定结果,开发商再也不敢来找老人商量拆迁事宜了,毕竟故意损坏文物可是违法行为。
那么,这个古宅究竟是什么来头?
守候古宅,任重道远
1775年,正值清朝时期,任家的祖先任德润担任布政司布政使一职,官拜二品,非常风光。
从此,任德润便开始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俸禄对自家的老宅进行扩建。
1838年,经过了任家四代人日积月累的修建,占地30多亩的七进大院就建成了。
这个宅子的规模在当地算得上是很有身份地位的官府门第了,任家迎来礼往中也不乏达官贵人。
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世事变迁,任家也不再像以前那般风光了。
但是,不管生活质量如何,任家人仍旧是没有变卖自己的祖宅,相反,每代人都对自家的祖宅修修补补,基本保持着祖宅原本的风貌。
任家先人为了教导后代,曾经在屋脊的横梁处,命人雕刻上“诗礼传家”、“布德施恩”的家训,严令后人背诵。
任家人也一直遵循祖训,乐善好施、对街坊邻居以礼相待。
在抗日战争中,看着村民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善良的任金岭父亲将自家古宅的一部分分给了村民居住,仅仅为自家留下了2进院。
这些年,任金岭打工所赚的钱,除了用于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都用于修补任家大院了。
由于请不起专门的古建工人,任金岭平日里也学些木工的技术,经常爬上爬下,将自家大院破损的地方修修补补。
2009年,任金岭所居住的“任家大院”正式被列为了郑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开发商改变了规划路线,不再觊觎任家大院,但是老人的生活却未因此而平静。
因为周围的房屋都被开发商拆了,打算施工重建,一段时间后,工地上渐渐来了一批工人,每日忙得热火朝天。
周围的施工严重影响了任金岭的正常生活,比如,停水断电、噪音问题。
作为一个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突然因为施工而没有办法用电做饭照明,没有洁净的自来水可用,这可真是一件麻烦事。
“爸爸,去我那里住吧,你呆在这里我不放心。”
女儿看着在这里生活极为不方便的老人,担忧地劝道。
任金岭的女儿在镇上开了家面包店,也有了新房子,想要老人跟着自己过去居住。
可是,任金岭却摇了摇头,拒绝了女儿的这个提议。
任金岭表示,自己一定要守在这里,以防老宅里的古董被人给拿走了。
女儿明白老人的心思,这附近的工人误以为老人是钉子户,因此对老人有偏见,经常来家里拿走个一砖一瓦的,来捉弄老人。
当然,任金岭也不是个软柿子,要是谁敢顺走屋子里的东西,老人就拿着当地文物局给发的证明文书,告诉这些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通常这种时候,农民工就将顺手牵走的砖瓦还了回去。
任金岭是个勤快的人,很快就在家里挖了一口水井,解决了自己的生活用水问题。
关于做饭,他也采用了原始的烧木头、煤炭等方式,用大铁锅来做饭,吃得香喷喷的。
面对墙外刺耳的施工噪音,老人不得不改变作息习惯来配合施工,并且将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
有时候周围的工人口渴了,来老人这里讨口水喝,老人也不会计较曾经的恩怨,热情地给工人舀水。
渐渐地,周围的工人也和老人熟络了起来,工地休息的时候,就来找任金岭唠嗑。
任金岭也终于在周围的邻居搬走之后,再一次有了闲聊的对象。
后来,老人拒绝高额拆迁费这事传到了记者耳中。
有记者来采访老人对当时拆迁一事的看法时,老人表示,自己当时怒怼拆迁人员,也是一时气急了。
任金岭只是希望拆迁人员能够知难而退,不要将目光盯在自家祖宅上。
又过了一段时间,施工队已经竣工了,这些农民工都离开了。
水电正常供应,噪音也消失了,任金岭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
但是,随着任金岭的年纪一天天变大,单凭老人自己的努力来修缮老宅有些力不从心。
儿子正在忙着自己的事业发展,女儿的存款也不多,还要维持着家里人的开销,没有余额来雇人维护老宅。
而且,任金岭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家老宅的历史,不希望传承着200多年历史文明的古宅渐渐地被世人遗忘。
因此,任金岭向政府提出了申请,希望政府能够出钱帮助修缮老宅,也希望能将自家老宅变成博物馆,供人免费参观。
开放免费博物馆,传承文化
2015年7月,河南考古研究所、姓氏文化研究会等多个部门派出多人来到郑州东史马村对任家大院进行考察。
任金岭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积极地为他们讲解自己家的历史。
专家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在任家古宅的保护方面,给了任金岭指导性的建议。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子厚会长认为,保护任家大院,在研究任姓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脉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加强修缮和保护工作。
2017年,任金岭的申请获得了政府的审批,任家古宅也变成了河南省郑州市天祥博物馆,其中“天祥”两个字,是根据东史马村曾经的名字“天祥寨”而取得。
任金岭将老宅的前院设成了博物馆,后院作为自己和老婆平日生活的地方。
本来在那时候,老人的儿子和女儿在镇上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看着任家老宅冬天很冷,夏季又很炎热,设备简陋,实在不是一个舒适的住处,想要把任金岭接过去。
可是,任金岭却倔强地要留在这里,他说自己要守护老宅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任金岭担任博物馆的馆长,一有空闲就打扫博物馆内的卫生,还在博物馆内放置了免费的热水。
博物馆中经常有远道而来的游客参观游览,附近的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
因为任家大院曾经也盖过学校,所以有一处房屋内有很多八仙桌等古典木质家具。
老人还想利用这个便利,将屋子设为“私塾”,让学生能够对古代文化拥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体验感。
“这是清朝的八蟒五爪袍,你看,上面绣有八条蟒蛇,在当时蟒蛇和蟒爪的数量都根据官职的大小,具有不同的规格......”
“这个写着“辅翼国政”的黑底金字牌匾,乃清代的道光皇帝所御赐之物,只不过原来的那块牌匾已经失传了,这是后来复刻的。”
看见大家好奇和专注的目光,任金岭心中美滋滋地,经常精神抖擞地给客人讲解自家博物馆中的珍品。
游客也不难从这恢弘气势的大院中,想象出任家当年子孙满堂、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
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宅,藏于现代的高楼林立之中,一时可能很难被游客发现。
但是这座博物馆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附近的居民都称之为“大门楼”。
博物馆和河南工业大学东门仅仅相距200米,从东门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博物馆。
博物馆的作息时间很规律,每周周一闭馆,用于检查设备和打扫卫生。
通常在周二到周天,上午从9点到11点,下午从3点到5点这段时间内对游客免费开放。
但是因为博物馆的人手有限,只有任金岭夫妻二人在这里看守,所以为了保护馆内设施,遇到雷雨天气博物馆也不会对外开放。
任家老宅中有48个房间,占地4亩,算上大门外的空地上那20多个拴马桩,博物馆占地总面积大约10亩左右。
游客看着博物馆内青葱翠绿、青砖绿瓦、古色古香,不禁感慨:“这座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体验到了现代都市所难以享受到的文化气息。”
这座博物馆展厅中含有包括清朝的瓷器、衣服和饰品等上千件文物,都是任家经过一代代积累传承下来的。
当然了,其中最珍贵的,要数任家的家风了。
任金岭不为利益所惑,在一亿元的巨款面前,仍然能够坚持祖训,不愿意将老宅卖掉,这种坚持非常令人敬佩。
但是在任金岭的背后,还始终站着支持着他的家人。
任金岭的妻子,愿意尊重老人的决定,后来还和老人一起担任博物馆的讲解员。
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也不愿意利用祖宅,去换那一亿元钱,他们认为,应该守护住祖宗的基业。
老人的儿子任原野说:“人有多少钱才算是多呢?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
老人的女儿任莹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了十几家面包店,用行动支持着父亲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