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汽车 >

长城汽车与特斯拉, 东西半球两大“美强惨”

条评论

长城汽车与特斯拉, 东西半球两大“美强惨”

十四年前,是就碳排放问题引发中国社会反响最深远的一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郑重做出承诺,把碳中和作为国之大计。而如今,欧美社会话锋一转,“碳排放”的游戏不玩了。包括欧洲豪华品牌在内众多车企,纷纷推迟了碳排放计划,只留下一地鸡毛。但是在利益博弈之外,仍然有车企愿意为终极能源问题寻找出路。在东半球有长城汽车,在西半球有特斯拉。

但可惜的是,超前一步是先知,超前两步反而带来了解释的成本。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三篇章“Master Plan”的第二日,只因坊间盛传的Model Q未能如期登场,便导致特斯拉股价迅速蒸发275亿美元。长城汽车也有同样的困扰,即便前瞻性地布局了氢能领域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手,却不得不面对销量波动的质疑。显然,对更加遥远未来的思考,不一定能时刻唤起资本市场的共鸣。尽管如此,长城汽车的脚步却从未停滞。

特斯拉的“宏图计划”与长城版的“森林生态”

想要实现推动世界向能源可持续性转变,摆在面前的是三个宏大的问题:清洁能源到底从哪里来?如何管理能源?最终清洁能源将怎么使用?

为此,特斯拉给出了“五步走”的明确答案:即通过一系列的能源改造,最终实现全社会电动化的目标,这也是基于特斯拉庞大商业帝国的一个“清洁梦”。

其实在中国,长城汽车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面对清洁能源这个大问题,长城的选择是“光-氢-电”的路线。即由光伏发电,通过氢能进行能源转换,最终在末端通过工业基础设施,车辆载体上实现零排放的使用。

相比特斯拉直接全面电动的梦想,长城汽车的方法显然是一条更具现实化的商业逻辑路线。当下,清洁核能还遥遥无期;光伏、水电、风电因为其不稳定性“弃电”、“并网”依旧是客观难题。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特高压技术也仅仅只能实现跨区域调配,却难以解决时间跨度上的问题;而大规模电池集群储能的成本又过于昂贵。所以依靠氢能储能,成为了长城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之一。

可以看到,特斯拉和长城汽车对于清洁能源选择了不同的来源,但在更加宏伟的人类未来构想层面达成了一致:寻求清洁能源和解决社会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

只不过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层面,长城汽车森林生态走得更快些。2018年,长城汽车开始研发钙钛矿技术的研发;2020年,由长城控股集团成立森林生态体系企业——极电光能。短短两年间,极电光能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便打破世界纪录,拥有20.01%光电转换效率,让长城汽车做实了这一部分优势。2019年,长城控股集团成立森林生态体系企业——未势能源,专注氢能产业链的投入,目前已申请专利500余项,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