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水平等方面仍领先世界,中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回望中日汽车产业界交往的前尘往事,对我们认识今天两国汽车产业界的关系,也许不无裨益吧。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新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界“睁开眼睛”看世界,研究、借鉴欧、美、日的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获得了不少宝贵启示,为中国汽车产业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中,中国汽车产业界借鉴、研究、交流最多的是日本汽车产业界。
中国汽车产业界之所以与日本汽车产业界交往甚多,除了中日是近邻、当时政治关系不错等因素外,日本汽车产业在二战废墟上迅速崛起,也是吸引中国汽车产业界的重要原因。
当时中日汽车产业界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交流互动:
经营管理模式及方法的交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汽车产业界对日本汽车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一汽派人到日本汽车企业进行了深入学习,系统调研,详细总结了日本汽车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发到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具体技术领域的管理模式及做法。
1987年4月起,日产柴7位管理专家对二汽进行咨询,重点推广“一个流”生产方式。日本专家强调在生产中,以最少人员和最少工艺在制品,零件不停,不积压,按作业充实度安排生产人员。强调“三现主义”,即“现场是帝王”,管理、技术部门要以生产现场为中心,到现场解决问题,改善现场管理,听取现场工人意见。日产柴专家对二汽的咨询,被誉为“发掘企业内涵‘金矿’之斧”。
1988年10月,丰田公司在北京召开企业管理演讲会,题目是《丰田生产的基本宗旨——丰田公司生产基本原理》。日本汽车企业的“看板管理”、“精益管理”在中国汽车企业得到普遍推广。对于最初全盘学习苏联管理方式的中国汽车产业界来说,学习日本的管理方式,是一次巨大变革和跃进。
战略咨询:日本学术界、官僚、企业界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咨询。例如,1987年日产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合作,开展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的全面咨询,最后形成了《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以著名经学家向坂正男为首的专家组提交了《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政策》,其中对普及型小轿车的选型及其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后来中国政府发展轿车时的选型,产生了一定影响。笔者在当时的国家计委听过一位日本通产省(现在经济产业省)官员所做的关于日本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报告。
时任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日产汽车公司董事长石原俊认为:“对今后的世界汽车工业来说,中国是其他任何地区难以取代的最大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确地发展汽车产业是中国整个工业水平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的捷径。”
时任日本兴业银行董事兼调查部长小林实建议:“日本战后是把汽车作为一个重要出口产业加以扶植的。今后中国也应当把汽车产业作为一个重要出口产业大力加以发展。”
时任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常务董事、经济调查部长的竹内宏认为:“中国不发展汽车工业很难带动机械加工业的发展,很难使中国成为产业国家,也很难带动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
技术引进: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以“技贸结合”的方式,进口汽车的同时,以进口汽车为筹码,从日本引进了若干技术。例如,大发微型车技术、五十铃轻型车及驾驶室技术、铃木摩托车技术及若干大客车技术。笔者记得,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天津汽车公司与大发汽车公司、丰田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合同新闻发布会。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日本汽车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付诸阙如。当时中方希望日方在中国搞合资汽车企业。其中一个主要考虑是,通过系统引进日本汽车技术,防止技术标准体系出现复杂、混乱。笔者亲耳听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科技部经理何赐文先生说:“这么多不同技术标准,将来零部件怎么办?”
中方就向中国投资,询问过日本企业意向。轿车大发展前夜,选择合作对象时,与日本的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富士重工等公司进行过接触,均未有成果。欧美汽车企业倒是敢于冒险,率先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
20世纪90年代,我已到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接待了不少日本汽车产业界的人士,他们此时急于推动日本汽车企业进入中国了(当时中国政府在汽车产业政策中规定,发展轿车只能在“三大三小”范围内)。我对他们说:“中国汽车产业在80年代最希望与日本汽车企业合作,可是你们犹豫不决。”他们的回答是:当时日本汽车企业正忙于在美国建厂。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大汽车公司认为当时中国汽车市场不大,缺乏魅力;日本企业决策体系实际是集体决策,导致日本汽车企业魄力不够。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内中国汽车企业急需资金,合作外方必须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例如,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合作,就由法国政府提供了“软贷款”。日本汽车企业大概难以从政府得到这类支持吧。
日本汽车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开办合资企业,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了。中国加入WTO,为日本汽车企业进入解除了行政规制。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现在日本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水平等方面仍领先世界。在华合资企业已成为日本汽车企业盈利主要来源(疫情中尤其如此)。中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回望中日汽车产业界交往的前尘往事,对我们认识今天两国汽车产业界的关系,也许不无裨益吧。(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