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款主动紧急制动系统(下文简称AEB)产品面世至今,已经过去了超过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消费者对待AEB的态度从完全不了解逐渐变成了略知一二但并不信任。事实上很多让驾驶员“交出控制权"的技术最初都经历过一段尴尬期,比如从手动挡到自动挡的技术进步,也曾遭到很多老司机们的厉声谴责。而如今随着技术的一次次迭代和进步,AEB系统已经比刚出现的时候成熟多了,但仍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它还不能完全避免碰撞?那么,AEB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什么时候才能彻底保证避免碰撞呢?今天咱们借着参观博世(东海)汽车测试技术中心的机会,好好聊一聊AEB的那些事儿。
●基础知识:到底什么是AEB?
在此前其实我们针对AEB系统也有过很多的介绍,汽车之家自己也制作了一个系列选题,尽可能的为大家进行模拟真实场景的AEB测试。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过去测试过的车型,可以点击链接跳转阅读。《往期AEB测试汇总页面》
绝大多数的AEB系统解决方案都是由汽车行业的供应商们进行开发的,像我们熟知的博世、大陆、天合以及德尔福等等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有各自的AEB系统解决方案。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AEB产品都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这个逻辑来进行设计的。大家也可以把它当做是车辆的眼睛、大脑和手脚。
除了传感器之外,还有需要负责数据处理的控制器和执行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控芯片和制动系统。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控制器也逐渐开始与传感器进行整合,以求达到减小体积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阶阅读:AEB又是如何在车辆上工作的
既然车辆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执行器来实现AEB功能的,那么是否在遇到危险时只需要简单无脑的”一脚刹死“就行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汽车的AEB系统事实上大多包含多种不同的执行阶段,我们以目前博世常见的AEB解决方案为例,事实上它包含了四个阶段。
提醒阶段主要是通过声学和光学的方式提醒驾驶者对车辆即将可能发生碰撞进行接管,并对制动系统进行提前建压。同时还会根据车辆实际的配置对一些功能进行调节,比如可变悬架。
到了预制动阶段,AEB系统首先会试图通过短促的制动来唤醒驾驶员,同时车辆也会对安全带进行预紧。此时制动系统开始对刹车盘施加制动力,但通常只有全部制动能力的30%。此阶段仍然可以通过驾驶员的干涉来完全避免碰撞。
而部分制动阶段时AEB系统开始使用50%的制动力来为车辆减速,同时配备自动车窗和天窗的车辆会开始主动关闭,避免驾驶员在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碰撞中被抛出窗外。
最后是全力制动阶段,在这一阶段AEB系统将会放弃依靠驾驶员的制动行为,并通过执行器进行100%刹车力度的制动。与此同时车辆也会收到信号开始着手为接下来可能存在的碰撞风险做好准备,比如将安全带收紧等。
整个执行过程的持续时间通常只有两三秒钟,我们甚至很难通过身体的感受来区分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区别。通常来说AEB系统会根据危险等级依次进入四个阶段,但也有一些情况会跳过其中某个或某几个阶段。比如面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是前方障碍物与当前车辆的距离迅速缩短。
●深度思考:为什么AEB还是不能保证刹停
按照上述的逻辑,似乎AEB系统在很远就能感知到前方的目标,也能够及时做出判断。那么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所有的AEB产品还是不能保证完全避免碰撞呢?其实这还真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车企和供应商在安全逻辑背后的思考。
想象一下你驾驶着一台最高灵敏度标定的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上,那么前方路上的一个纸箱,或是一片恰好飘过的塑料袋,都有可能在某个瞬间被摄像头或是毫米波雷达误判断为“危险的障碍物”。接下来你的车就会不断的在马路上进行“全力制动”,不仅坐在车里的你一点都不舒服,也容易让后方车辆发生追尾事故。
说到底AEB也只是一个提醒和辅助驾驶者的功能,它的设计初衷就是在提醒驾驶员接管未果的情况下进行补救。但道路责任人仍然在人类而不是车辆或AEB系统,所以不管车上配备了多么安全的功能,我们都提倡信任技术但不要依赖技术。
●展望未来:技术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此次参观博世(东海)汽车测试技术中心的过程中,博世的工程师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当前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和针对未来的下一代产品究竟有哪些提升。简单概括就是:主动安全的研发是依靠不断的测试验证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任何所谓的“技术飞跃”都有可能是耍流氓。
通常来说,博世提供的AEB解决方案都是根据E-NCAP和C-NCAP标准进行开发的。测试工程师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测试场中不断帮助主机厂验证车辆的AEB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我知道你们想说:“这不就是挤牙膏吗?,早些年这招都被NVIDIA和Intel这两家牙膏大厂玩腻了。”但是做驾驶领域的开发其实就是一个挤牙膏的过程。通过对不同硬件产品的逐步提升,来满足各项基础功能的逐步提升,最终汇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3水平。
博世也坦言,几年前整个汽车行业都把驾驶辅助的研发想得太简单了。当时很多人正是错误的认为自动驾驶应该是人工智能达某一个水平之后忽然就“学会”了,才导致许多夸下海口说2020年实现L3、L4、L5级自动驾驶的公司不得不厚着脸皮继续跳票。
如今在行业标准逐渐明朗的环境下,跟随着像C-NCAP以及E-NCAP测试规程的变化逐步进行产品的迭代,反而不失为是一条稳中求胜的路子。
●写在最后
回到开篇那个问题:究竟什么时候能出现完全避免碰撞的AEB产品呢?可能暂时谁也回答不了,毕竟最顶级的人类驾驶者也不能保证100%不发生任何事故。但随着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法规的逐渐健全,至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希望看到AEB成为像ESC或者说安全带一样的基础配置。ESC能保证车辆100%不打滑吗?不能;安全带能保证乘员100%不出现生命危险吗?也不能。但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才让汽车在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安全。虽然我们未来也不一定会因为像AEB这样的技术而影响我们选择哪辆车,可我们或许会因为没有AEB而不选择那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