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汽车 >

打了4年仍“干不过”特斯拉,蔚小理们开始换路狂奔

条评论

打了4年仍“干不过”特斯拉,蔚小理们开始换路狂奔


第一波降价,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特斯拉是大概率要继续促销降价的。现如今,它已经把之前的保险优惠再一次恢复,不过从北上广深成杭等一线和新一线的终端表现来看,特斯拉的销售已经没法像官降之初那么轻易的拿到订单。

“官降刚开始的一周,我大概卖出了30台车,相当于我之前一个月的销量。”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北京特斯拉体验店接待顾问孙阳开始发现,尽管优惠再增加,但势头已经不如刚开始时那么猛。很多人,都在等特斯拉的下一轮降价。

不久前在汽车行业里,有一些深耕汽车销售的媒体人,给出了自己的相应判断“特斯拉这一波大概是多拿下了5万个订单,和他们内部最初预期的12万以上订单增量差距甚远”。当然,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可怕,对比中国造车新势力的10月销量来看,足够哪吒卖3个月,足够蔚来、理想卖5个月,更是等于小鹏10月销量的5倍。

经过4年的PK,中国新势力依然无法撼动特斯拉

当然了,销量只是个数字,背后的含金量完全是两回事。五菱宏光MINIEV就算每个月能有5万台的销量,它的含金量和特斯拉卖3万台也依然充满差异。所以,价格很低、南方很多跑网约车的人更喜欢的哪吒拿到了10月的销量冠军,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消费市场欲望有太大变化,而蔚小理们现在纷纷困在了自己的销量玻璃天花板里。销量上的很多事例都在说明一件事,“4年前很多车企立下的Flag,挑战甚至干掉特斯拉,经过时间的考验,并未发生。”

2018年蔚来ES8,李斌在欧美的很多发布会上都说“可以将蔚来理解为是中国的特斯拉”;

2018年,小鹏G3上市,何小鹏虽然没有提及特斯拉的话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彼时最智能的车型是特斯拉,而小鹏的出现想要让“最智能”的头衔成为自己的专属;

2018年-2022年的眼前,4年多的时间里,很多车企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动车,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比如轿车领域的长安深蓝SL03、小鹏P7、比亚迪海豹、蔚来ET5,也比如SUV领域的问界M5、蔚来ES6、阿维塔11、岚图FREE、小鹏G9等等。

但总之,在销量榜单上,截至目前特斯拉还是遥遥领先的存在。消费者眼里的特斯拉,是一个堪比BBA的电动豪华品牌,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表现领先,它所制造的车型,有着好开、跑高速很稳、加速很快、充电很快等特点。

这些,也同时是蔚来、小鹏、哪吒等新势力品牌所清晰了解的,所以在眼前的4年多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一众中外汽车品牌,开始针对特斯拉的几个亮点做文章。

蔚来用差异化服务,充电+换电的丰富补能模式,使用高精地图的高速NOP领航辅助,更好的车联网功能,尝试做突围;

小鹏用智能化+超充,针尖对麦芒的和特斯拉进行竞争;

以及还有一系列企业也都是依照着好开、智能驾驶、快速补能这3个大方向,针对特斯拉的强点进行补课,并卖出一个明显更便宜的价格,谋求吸引消费者。

但,赢家还是特斯拉,而且随着竞争愈发激烈,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车企,明白了特斯拉的前瞻能力、技术能力表现确实短时间内无法追赶。就比如,在越来越多车企准备推出城市级NOA人机共驾辅助驾驶功能时,被高精地图的审核和资质卡住了脖子,而特斯拉的纯视觉感知,确实明显成本更低,效果也不错。

再比如,很多车企原本以为使用传统的制造模式就能保证自己的成本足够低、利润足够高,但随着特斯拉的价格一降再降,却依然有着30%左右的单车毛利率,卖一台车的利润等于丰田的8倍这些事实出现,车企们也纷纷开始学习特斯拉的制造思路,如CTP/CTC的引入,如一体压铸机的引入等等。

反正总之,经过4年多的真实市场竞争,中国的很多车企都收获了自己的新经验和新头衔,小鹏的智能驾驶和智能语音很强、蔚来的智能+服务+补能都是优势,而其他的很多车型在价格上明显更便宜而智能续航等都不差,但整体来看,上述企业在销量上的活力相比特斯拉显然仍有差距。

当然,销量上的输赢肯定不直接意味着车企谁排老大,但总之,特斯拉能靠卖车、卖软件、股价上涨赚大钱,这种局面,其他车企都想同行。

2023年,换条路狙击特斯拉?

汽车市场里,存在着大量的“老二策略”,即一家企业用某种方式获得成功之后,就有大量的企业会采用相同的思考方式进行产品、体系、技术上的跟随。这样的做法,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老巨头,但同模式下的发展,想要超越需要很长的时间考验,以及很多运气。对于眼前的新势力们来说,它们手里最缺的其实就是时间,因为世界变幻莫测,资本市场能够对其企业的发展有多少支撑,已经是个人所共知的挑战话题。

跟着走了接近5年,从一众车企的新动作上看,2023年,你我应该会见到一轮换道狙击。

先要聊的,是小鹏。最近小鹏的内部变化很大,何小鹏放弃了之前对汽车业务的“偏散养”式管理,几大核心部门将直接向其汇报,这意味着明年何小鹏会更忙,毕竟他之前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怎么热衷于参加产品开发内部会议了。而也就在管理模式要改变的同期,小鹏新车的谍照也发生了两轮曝光。

内部代号F30,在传闻中叫小鹏G5,之前官宣将出自新平台,而从目前的谍照上看,它和小鹏P5的激光雷达的布置方式相仿,而上限价格很可能就会控制在25万元以内的这档。同时,它的车体轮廓,和Model Y属于同一风格。

基于这款新车的众多消息,小鹏基本上会在2023年直接选择和Model Y硬碰硬。所以局面就是,设计风格相仿,空间表现相仿,超充能力更优,智能语音和智能驾驶能明显更优,同时价格相比现如今降价后的Model Y还要便宜几万。此前在中国市场中,并没有如此针尖对麦芒PK特斯拉的车型,而预计随着“小鹏G5”的推出,我们可以预计特斯拉的相应销量会被明显分化。

而另一个换道行驶不再准备跟随的,是蔚来汽车。

近期关于它的热门事件是新一季度财报发布,如果折算下来,是卖一台车亏11万元,引发了不少讨论。但如果深度挖掘一下数据,公众其实会看到很多与认知有反差的表现。

1.在财报发布后,蔚来的美股股价呈上扬状态,这代表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是相对认可的;

2.三季度总营收130.021亿元,有着32.6%的同比增长,和26.3%的环比增长,销量上第三季度数字为31607辆,比2021年同期更好;

3.综合毛利率,车辆毛利率,相较此前基本上没变,主因是研发烧钱、电池/钢铁成本的上升;

4.蔚来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亏损主要源自于研发的进一步投入,整体的单季度研发投入将在30亿元的水平,新品牌、手机、芯片等的明年单季度研发投入会在10亿元左右。

所以,从上述的表现来看,蔚来在财报中的亏损主要关于研发的进一步加码,但也得到了相应的结果,比如NT2.0平台、二代换电站、即将推送的点对点自动驾驶、碳化硅,还有接下来的自研电池等等。

而如果进行研发端横评的话,现在的蔚来基本上是研发上砸钱最多的车企之一。特斯拉在前10年的研发总费用投入在200亿美元,平均每年20亿美元(150亿人民币左右),蔚来现如今即将达到的40亿元/季度,则超过了特斯拉此前的水平。相比研发端砸钱最狠的中国新势力小鹏汽车,小鹏2021年全年花费41.1亿元,如今蔚来在一个季度里就要花出去。

实际上,与公众的认知不太一样,蔚来当下这种力度的投放首先是烧得起,三季度的现金储备是514亿元,换言之李斌提前就做好了加大研发且不影响企业运营的很多准备,如今可以不必像很多车企那样,被迫加紧上市融资,投资研发。

简言之,蔚来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长的是接下来的交付量、新车推出量、新技术应用量,消的是研发费用趋于稳定,甚至是拿到市场优势之后,随着规模化应用有所下降。

当然了,这只是纸面和逻辑上的推演,蔚来接下来的挑战有2个,一是它能否如约完成李斌在电话会中所说的“四季度预计交付4.3-4.8万辆新车”,如果能,那意味着蔚来此前的研发投入很快的收获了一系列新订单,李斌手中有很多牌可打,如果不能,也要看距离这一数字的差异有多少,如果差异较小,相信资本市场会有自己的判断,而如果差异较大,还要看是否有着供应链、疫情的新一轮影响。

二则是,新技术投放,新品牌投放之后,对特斯拉的分化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掌控能力。新技术包含NT2.0、点到点自动驾驶、新的充换电能力、800V、150kWh固态技术电池包等,新品牌和新车型则包括,更低价格但仍使用蔚来核心技术的车型,据李斌在电话会中的透露,2023年上半年会有5款新车推出,其中一款车型也会对标Model Y。

也就是说,它同样要在接下来,针尖对麦芒的和Model Y进行贴身竞争。服务会更好,支持充换电,有自动驾驶能力,而且甚至于价格可能比Model Y还略低。

这种局面,特斯拉是否扛得住?根据现有信息来看,大概率是要在销量上受损的。其实,从特斯拉今年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它也开始了加速对中国市场的转变,比如进一步降价先收割最后的几批订单,随着明年蔚来、小鹏的直接竞争,订单可能存疑。还有,众口相传的中国版专有廉价车型可能推出,其实是应对比亚迪攻势的一种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对特斯拉来说,这其中,其实还有着很多的变量。比如,理想的纯电动SUV会不会搞事,华为问界会不会也直接跟随着搞事,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阿维塔下一款产品是否也是针尖对麦芒的攻击Model Y,以及长安深蓝、比亚迪、大众等是否会推进相应的核心车型。

总之,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局面就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准备抛弃之前的跟随策略,来一场换道狂奔,而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实2022年眼前买了新能源车的人可能会很亏,因为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一夜之间转向,HTC们纷纷落寂那样,可能随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