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们最近的日子显然不太好过。
刚刚过去的十月,“蔚小理”们交出的成绩很难称得上令人满意。
主打智能驾驶的小鹏汽车,销量近乎腰斩,10月仅交付5000多辆,主推车型G9被喷定价混乱上市遇冷,惨遭滑铁卢。
号称拥有国内最好产品经理的理想汽车,10月交付量将将破万,惊险及格,走量车型理想ONE的迭代理想L8被喷“割韭菜”,陷入舆论风波。
而即便是在新车ET5、ET7的加持下,蔚来的10月交付量也仅仅擦边过万,远不及预期,和理想同为难兄难弟。
前有比亚迪的高歌猛进和特斯拉不讲武德降价冲量,后有势头正猛的问界极氪虎视眈眈,压力已经到了“蔚小理”这边,新势力们还有故事可讲吗?
今天,我们就先聊聊死磕换电的蔚来,毕竟有关换电的争议,一直都存在着。
换电模式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新技术,在技术上早已成熟,蔚来也不是第一个使用换电模式的新能源车企,早在2013年,主打换电服务的电动汽车运营商Better Place就因为盈利模式和资金问题导致了破产;特斯拉也曾在2013年推出过换电版Model S,但在15年就正式宣布彻底放弃换电项目。
之所以这么多厂商都进行过推广换电的尝试,就是因为换电模式在某些方面的优势,看上去实在太诱人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补能效率。
这是目前电车的最大痛点,续航焦虑是几乎所有电车用户都要面对的问题,换电模式却可以让电车拥有媲美传统燃油车的补能体验。
对用户来说,采用换电模式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续航需求更自由的选择电池包的规格,并且更低成本的的享受到新技术迭代带来的电池性能提升。
对市场来说,换电模式独有的车和电池剥离,可以大幅降低用户的购车成本,非常适合新能源车在转型初期的大规模普及和推广。
对车企来说,换电模式不仅可以更好的对电池进行监控和维护,通过集中管理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无感地完成旧电池的退役和新电池的投放。
当然,除了上面的优势,换电模式的问题同样不少,而且更难解决,这也是换电模式没能成为主流方案的原因。换电模式目前很难大规模推广普及的症结在商业上,而不是技术上。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标准的问题,各个车企的电池结构不同,外观不同,标准不一,这就成了谁来制定标准的问题,是车企?电池厂?还是有关部门主导?
统一了电池标准,车企是否可能沦为制造商,从而丧失话语权?不同车企之间如何做出差异化,以及怎样实现溢价?这些对车企来说都是不得不考量的问题。
换电站的成本也是导致换电模式推广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换电机器人+人工值守+站内电池+充电桩的建站成本肯定远超超充方案。
以蔚来为例,蔚来一代换电站站内有5块电池,建站成本大概在300万上下,技术升级后的二代站站内电池数量达到了13块,同时建站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依然要150万到200万。
想追平燃油车的补能效率,换电站的分布不仅要合理,密度也要接近传统加油站,建成这个数量级的换电网络的成本即便是对很多头部车企来说,也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支出。
在技术上,换电模式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安全。
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车型上使用的大多是锂电池,电车锂电池自燃甚至爆炸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报道中。
而换电站中一般会配备数块甚至数十块大容量电池,如果其中某块电池发生自燃或爆炸,很可能将导致站内电池出现连锁燃爆,这些电池燃爆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安全风险巨大。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靠换电模式很难成为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即使是目前选择换电最坚定的蔚来。
真正可行的换电模式,可能并非是成为某个汽车品牌的护城河,而是在商用领域。像国内的奥动新能源,他们对换电的理解是用更大的换电站,容纳更多数量的电池,将换电站布局到城市外围,尽可能的提高换电站的利用率,减少换电站数量,通过牺牲用户的便利性来进一步压低成本。
从蔚来换电站的位置选择来看,蔚来走的是明显另一条路线,用成本更高的小型换电站,分布在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牺牲运营效率来保证用户体验。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蔚来“死磕”换电的底层逻辑,本质上还是将换电作为一种增值服务。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曾说过:“新能源汽车换电是很重要的服务,好的服务也是蔚来汽车的价格能够高于很多国际品牌汽车的原因之一。”
用换电来提高补能效率,解决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这也是蔚来除了建设换电补能体系外,同样也在积极布局500kW快充的原因,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归根结底卖的还是服务。
而“卖服务”,才是蔚来为自己打造的,区别于其他车企的护城河。蔚来也正是凭借高标准的服务成为新势力品牌中用户忠诚度最高的那一个,甚至一度被调侃为“邪教”。
但问题在于,蔚来这套注重用户体验,服务为王的模式能否跑通?毕竟做好服务要投入的成本,并不像研发之类的成本一样,可以靠销量的增长来摊薄,反而会随着销量增长而持续上涨。
资料显示,去年蔚来亏损40.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4.6亿元,留给蔚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旦蔚来手里资金吃紧,如今这样高标准的服务还能否持续?当服务标准下降,已经习惯了“蔚来式服务”的车主们是否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品牌忠诚度?这些可能都是蔚来之后可能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