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汽中心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说法,随着疫情转好以及芯片企业持续扩产,芯片产能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下半年芯片供应短缺情况便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从国际行业来看,为满足芯片供应,多家国际芯片大厂已经启动建设新工厂和扩大现有工厂产能的计划。
例如三星砸了百亿美元在美国建厂;电装也投资了1.6亿扩大在马来西亚的车芯产能;中芯国际投资了153亿在深圳建厂,产能将提升25%;台积电新增28亿美元,投入汽车芯片生产。 同时,联电、格罗方德、SK海力士等国际芯片大厂也都宣布了扩产计划,可谓如火如荼。
除此以外,在此背景下,包括中美日韩欧等国家与地区也都出台了全新的芯片发展战略。例如,美国计划投370亿美元加强芯片制造;欧盟计划建立半导体联盟;日本筹划国家芯片计划;韩国计划为芯片厂商提供税收优惠与补贴;中国也在加大芯片制造投入,去年上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高端芯片是“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芯片短缺在2022年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一方面疫情仍然冲击不小、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以及市场需求激增,均是不可控因素,而另一方面则因为芯片产业是个高投资、长周期的产业,所以综合来看,要想在短期内扭转“芯片短缺”的局面,也绝对易事。
那么作为车企该如何应对这场“芯片短缺”的攻坚战?从业内形势来看,踏上自研芯片的道路或是避免被他人掐脖子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过度依赖进口的国产车企更是如此。
好消息是,在缺芯潮来临之前,一些国产车企就已经涉足部分芯片领域了,而此次危机的到来更是使得国产车企们加快了“造芯”的速度。在过去的一年,包括像长城、五菱、北汽、吉利、比亚迪、上汽、小鹏、蔚来、零跑等国内车企都纷纷加入了自主造芯大军,且均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比如吉利、北汽采用的是合作研发模式,其中,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而北汽产投则是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而像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则是采用自研方式,其中小鹏汽车自研芯片计划甚至已经启动了近一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国家和企业采取的应对方式,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打击那些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供应商,并且加以重罚,也会持续让芯片供应紧张问题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