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汽车 >

为何轩逸总能实现领跑,而朗逸又差在了哪呢?

条评论

为何轩逸总能实现领跑,而朗逸又差在了哪呢?

  外观对比:轩逸时尚年轻,朗逸成熟稳重

  对于轩逸和朗逸而言,二者在经过多年在华市场打磨,如今均拥有着各自一套十分典型且成熟的造型设计方案,其中经过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到,第十四代轩逸的颜值更偏年轻人喜爱,V-Motion设计语言富有动感和张力,而朗逸则坚持了德系车型一贯的成熟稳健感,颇有几分即可顾家又能商务的颜值气息,总的来说朗逸在改款换代前的确不足以吸引绝大多数年轻消费者。

  另外从车侧及尾部还能看到,朗逸(参数|图片)的车尾造型偏保守设计,而第十四代轩逸(参数|图片)则主打了时尚动感旋律,悬浮式车顶和17英寸五辐切削轮毂配合拥有宽体的视觉效果,可以说轩逸的整车造型更加动感,也更会吸引年轻人注意,这一点则是保守的朗逸需要改变的。

  内饰对比:朗逸家族同质化严重,轩逸时尚氛围吸睛

  在第十四代轩逸车内,体验者能够明显被“展翼式一体化中控台”所营造的时尚氛围所吸引,像中控台、换挡机构以及中央扶手所采用的一体式设计,配合高级烤漆和细腻纹理的点缀,高级感与科技感得到了强烈体现,这一点也是10-20万级别的合资家轿并不多见的诚意。

  反观现款在售的朗逸系列,其内饰设计和布局风格均遵循了上汽大众十分浓烈的家族化风格,尽管这样的设计手法能够彰显出不错的商务气息和工艺质感,但就消费年轻化、消费时尚化和消费精致化的趋势下,朗逸显然急需作出调整和大刀阔斧的改变。

  空间对比:朗逸占车长、车高优势,轩逸轴距、舒适性更好

  尽管身材定位在紧凑级轿车,但通过“日产大沙发”的称号就不难看出国内消费者对轩逸的喜爱,这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座椅乘坐舒适性和轴距表现,像2712mm的轴距为第二排乘客带来了媲美高级轿车的乘坐体验,菱形切割绗缝人体工学座椅、高性能隔音声学技术、高性能隔音声学技术以及后排出风口均进一步强化了其性价比和产品诚意。

  来到朗逸方面,现款在售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4670mm/1806mm/1474mm,轴距为2688mm,尽管轴距不及轩逸占优势,但充满质感的座椅舒适性和底盘调教,依旧让朗逸成为了“可家可商”的一种选择。

  而为了更加直观的将轩逸和朗逸进行对比,此次我们选择了售价相仿的两款在售车型,经过对比可以看到,朗逸在车长和车高上更占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其在内部的空间感方面会更好,而宽度和轴距成绩更优的轩逸,其内部的舒适性明显更能吸引中意“大空间”的用户注意。

  配置对比:智能化配备比武,轩逸明显更会笼络人心

  在配置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清楚看到轩逸在智能化配备方面更有诚意,像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无钥匙舒适进入或启动、大尺寸中控屏甚至消费者十分熟悉的并线辅助、前驻车雷达、主动刹车灯基础性主被动安全配置,所选轩逸版型均予以配备,朗逸则在配置诚意颇显劣势。

  动力对比:轩逸驾驶平顺性佳,朗逸动力输出更强

  作为常居国内轿车销量榜首和榜眼的热门车型,加持自然吸气动力的轩逸在动力输出方面并没有装备代号EA211涡轮增压动力更强悍,但在CVT变速箱的加持下,轩逸整体的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更佳,但对于意动力表现和驾驶激情的用户来说,朗逸显然更有话语权。

  市场潜力对比:轩逸e-pOWER未来可期,改款朗逸剑指时尚阵营

  在消费升级和市场架构的不断调整下,年轻化趋势俨然成为了当下所有车企的必修课,同时如何在新能源时代站稳脚跟更是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更好的扩大竞争圈和锁定竞争优势,搭载“不用充电的电驱技术”的轩逸e-pOWER(参数|图片)重磅面市,比混动更电动的技术优势,势必在未来会成为提振轩逸家族销量的尖兵,因此该车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其未来的表现。

  同样,上汽大众也终于对朗逸进行了改革,中期改款后不仅拥有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外观套件,焕然一新的智能化座舱更是将销售目标对准了年轻人,可以说,未来朗逸与轩逸间的竞争,势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