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摄影新手,那就收藏这篇文章吧,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全部看完之后,虽然不会让您会拍照片,但对于摄影器材以及基本的摄影技法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器材类
Q1: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
A: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
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
摄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大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有的人总是抱着一种心态,就是如果同样水平下,用更好一点的器材拍出来从要好一点吧?其实大部分人的水平之低,还完全没有到拼器材的程度。
影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机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的水平,同样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
Q2: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
A:我的博客里被问次数最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
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
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
Q3: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
A: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
像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时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开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
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质变粗?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过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Q4: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吗?
A: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
在单反世界,由于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
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
Q5: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
A: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安全快门速度。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
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
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
目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 / 24 =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难。
总结一下: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
Q6: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
A: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
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
Q7: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A: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 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
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
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
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
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
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 --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
以此推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
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3200~12800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是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这两年索尼推出的RX100系列,也用了类似大小的感光元件。
而且集成镜头,机身完全满足放口袋里,画质已不输几年前的入门单反,非常适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至于全幅,今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
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
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对绝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全幅和非全幅的比较还没有单反(包括微单)和小相机的比较来的更重要。
前者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而后者更为轻便。背景模糊听上去很诱人,但是联系到你一直要带着个大家伙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不使用背景模糊的手段,同样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而小相机可以放口袋里这点却是极为实用的,所以对大部分人而言,小相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要知道,相机的体积和使用的频率是成反比的。什么样的相机买的最值得?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你最愿意使用,用的频率最高的。
对于小相机,我推荐索尼的RX100系列,根据预算可以选择4代3代或者1代。
Q8:新手买相机应该选什么品牌?尼康 or 佳能?
A:目前生产单反的厂商主要有 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
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的份额,相机有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
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
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 --- “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 --- 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前差异在变小,数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
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成佳能风格或者尼康风格的。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
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 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
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
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方法是看看周围的朋友用哪门的比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愿意相互换换镜头使用,那么选择佳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反之亦然。
如果周围玩摄影的朋友不多,让我来推荐的话,我推荐尼康,因为这两年尼康出的入门机型画质都要比佳能的好,并且入门镜头画质也好于佳能的。
目前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合适初学者的入门单反是尼康的D5500配上18-140VR镜头。
Q9:有无机身马达是否重要?
A: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X00系列和D5X00系列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
很多网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太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并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
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有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就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焦马达。
胶片时代的老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
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
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马达的问题呢?
1. 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把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70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镜头”。
2.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里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
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他们都可以发挥余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61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合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
结论: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
Q10:入门镜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
A: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相对稍差。
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头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区别吗?拍到才是王道!
也有的人说,第一支镜头最好选择定焦镜头,这样才会练出镜头感。
变焦的因为太方便,摄影师不需要移动,所以并不适合练习。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
首先,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瞬间,是最重要的需求,由于定焦镜头取景不方便,你会错失很多镜头,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是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想体会和学习“镜头感”,难道变焦镜头不可以?你将变焦镜头固定在一个焦距上,始终用一个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样么?
定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更容易实现大光圈镜头,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一般都要一万多,而最大光圈1.8的标准镜头50/F1.8却才700左右。
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在第一支标准变焦镜头的基础上,再购买一支定焦镜头,它是:50/ F1.8。
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 / 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极低廉的价格,却享有不逊牛头的出色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影响和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
Q11: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
A: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十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85%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
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
正因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
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
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
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
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
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
Q12:要不要恒定大光圈变焦?
A: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才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例如:“套头就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两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上。
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要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做低。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镜头,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用相机拍很多照片赚钱,平摊下来成本尚可;他们不在乎焦段,因为他们往往专注于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带着任务去拍摄,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来说,关键的是要满足拍摄的需要,而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
而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定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据自己具体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
Q13:我未来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机身加全幅镜头好不好?
A:以尼康为例,如果选择D5300,那么初次购买单反的朋友往往会把所有的标准变焦镜头拿出来比一下,他们是:
18-55、18-105、18-140、16-85、18-200、17-55、24-70、24-120、28-300
如果要我筛选一下的话,首先要筛选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镜头:24-70、24-120、28-300。为什么呢?
因为这三支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广在36-42mm,基本没有广角,平时想拍稍微广一点的场景都拍不进去,非常不方便。此外,这三支镜头都相对又贵、又大、又重。
不少朋友会听朋友说,全幅单反是今后的方向,买全幅的镜头保值。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一支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你用它为你创造了你需要的影像,这才是镜头最大的价值。目前大规模工厂生产的镜头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绝不是它的第一属性。
其次,未来的主流产品是小型化的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中已经提到。
再次,即使假设你今后还是要上全幅,初次购买的非全幅机身还是应该配非全幅镜头。非全幅镜头一般都相对便宜,即使以后上全幅卖了,也蚀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了这几个钱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很多朋友买了全幅镜头在半幅机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着升级全幅系统,拍出照片不理想总怪器材,觉得如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级器材勾去了,没法放拍片上,最后升级了顶级全幅,发现也就这么回事,才大彻大悟,从头开始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摄影。
Q14:为什么恒定光圈的相机比较好?恒定光圈的,不是不能够拍摄不同的景深了吗?但是恒定光圈的镜头卖的贵啊!
A:恒定光圈镜头的意思是最大光圈是恒定的,比如70-200mm恒定F2.8的镜头是指在70-200mm的焦段范围内,光圈最大均可以开到F2.8,不是只能使用F2.8的光圈。
这种镜头的优点是随着焦段变长,可开的最大光圈要比其他普通镜头大,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我手持拍摄,200mm的焦距,我光圈可以开到F2.8,快门时间就可以控制在1/200s以内,也就是安全快门内。
但是你的镜头200mm,最大光圈只能开到5.6,快门时间只能控制在1/50s,那就很容易因为晃动而拍虚。而且我200mm,F2.8光圈虚化效果也比你F5.6的虚化效果好。
Q15:光圈的浮动是随着焦距的变化自己变的么?
A:非恒定光圈的镜头,其 最大光圈 是随着焦距的变大而缩小,也就是光圈浮动,具体范围每款镜头都会说明,分别为焦距最小和最大时对应的最大光圈。
恒定光圈的镜头,其最大光圈是恒定的,比如70-200mm F2.8光圈恒定镜头,无论是70mm端还是200mm端,最大光圈均能达到F2.8。
我们针对50款相机上架了相关摄影课程,这些时长超800分钟,价格不过几十元的课程,能够帮助您快速玩转万元相机出大片。下面列出了21款机型的课程,还有20款机型的课程, 请翻至文章末端查找。
D850课程今日头条D810课程今日头条D750课程今日头条
EOSRP课头条专栏1DXM2课程头条专栏 EOSR课头条专栏
A7R3课程今日头条 A7R2课程今日头条A6400课程头条专栏
A9课程头条专栏A7M3课程今日头条 A6500课程头条专栏
如果希望学习后期方面知识,请关注以下课程。
荷花处理技法头条专栏 亮度蒙版技法 头条专栏 PS+LR技法 头条专栏 PS CC 2018/2019从入门到精通 头条专栏 2019中级后期案例第二辑 头条专栏
Lightroom 2018从入门到精通 头条专栏 Camera RAW 从入到精通 头条专栏
如果希望在电脑上学习高清摄影课程,可以在淘宝中搜索 好机友摄影 或单击后面的链接跳转到至淘宝店铺。首页-好机友摄影-淘宝网。
Q16:看了您的课程,很想入手一架相机,纠结于尼康D7200和佳能80D,价格上尼康D7200会实惠些,性能上差别会不会很大?老师有没有什么推荐呢?期待中…
A:性能上区别不大,看身边的朋友用佳能的多还是尼康的多,可以交换镜头。
PS:对于这种询问购买那台相机,哪只镜头好的问题,其实笔者比较赞同:“买你买的起的最贵的器材。”
如果预算有限,一定把大头儿留给镜头。因为镜头的由于其工艺的特点,保值性很好,但是机身更新换代很快,价格下降的也快,而且很多高端的功能,其实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用不上,等于资金就被浪费了。
可是一只优秀的镜头好在其光学结构,镀膜,镜片,无论您会不会使用,最起码在成像质量上肯定会受益。
Q17:想入手一台尼康d7200相机,本着一镜走天下的想法,尼康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防抖镜头和尼康AF-S DX 18-300mm f/3.5-6.3G ED VR 镜头两款镜头,哪个更合适好用些?
A:建议买18-200。
原因:d7200作为一款APS-C画幅的机器,焦距要乘以1.5的系数,也就是18-200的实际焦段是27-300mm,300mm的长焦足够使用了,而且18-200的焦段跨度比18-300的跨度小,成像质量也会好一些。
Q18:为什么小光圈,定焦的镜头都要比变焦的贵好多?
A:首先,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所以你应该是想问为什么最大光圈越大,定焦的镜头就越贵?
先解释下为什么最大光圈越大的镜头越贵,也越好。比如我手持拍摄,200mm的焦距,我光圈可以开到F2.8,快门时间就可以控制在1/200s以内,也就是安全快门内。
但是你的镜头200mm,最大光圈只能开到5.6,快门时间只能控制在1/50s,那就很容易因为晃动而拍虚。而且我200mm,F2.8光圈虚化效果也比你F5.6的虚化效果好。这就是为啥最大光圈越大镜头越好的原因。光圈越大需要的技术含量越高,也就越贵。
再来说为什么定焦比变焦头“好”。你拿一只85mm定焦,和一只焦距调整到85mm的70-200mm变焦头拍摄,相同ISO下,85mm定焦的成像肯定要比70-200mm锐利。原因在于镜头内部的镜片组。
变焦头为了得到变焦效果,里面的部分镜片是需要移动的,镜片的移动对光传递肯定会有影响,也就是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而定焦头里面的镜片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镜片设定都会严格按照一个焦距的最优成像条件去设计,用中国一句古话就是术业有专攻,所以成像质量就高。
而至于定焦的比变焦的“贵”,这个不是绝对的。有的定焦因为镜片用的材料好,镀膜用的好,最大光圈大,所以贵。但有的定焦头也很便宜的。
变焦的也有很贵的,比如24-70mm,70-200mm这种大家熟知的都是变焦头,而且都不便宜。而且像24-70mm这种镜头虽说是变焦头,但是成像质量已经很接近定焦头了,比这个焦段内的定焦头都要贵。所以说最大光圈越大的镜头越贵是成立的,但是定焦比变焦贵是不成立的。
Q19:佳能80D机身,配有一个定焦50.1.4镜头 想配一个广角镜头拍风景。求老师推荐。学生党,不要上万
A:给您推荐16-35 f/4L IS USM广角变焦镜头。京东价6399,虽说最大光圈只有f/4L,但是作为一款广角风光头本来就不追求浅景深,再加上风光摄影多用三脚架,所以f/4的光圈足以。
Q20:中灰镜和偏振镜是不是都是由偏振片做的镜子?他们有啥区别?如果旋转偏振镜会不会有中灰镜的效果?
A:中灰镜和偏振镜完全是两种功能的滤镜。
中灰镜也称减光镜,是通过减少进光量和增加曝光时间,也就是为了使用慢门的滤镜。
偏振镜是为了减少反光,比如水面的反光,玻璃的反光,通过偏振镜可以去掉。而由于光是有角度的,为了消除这些反光需要调整偏振镜的角度,所以偏正镜是可以旋转的,跟中灰镜没有一点关系,也不会有中灰镜的效果。
减光镜
偏振镜
Q21:最近留意70-300mm的镜头,发现有些镜头标示支持长焦微距,比如Tamron/腾龙 AF70-300mm F/4-5.6 Di这款镜头,上面标示有180-300Macro,似乎在拍摄时可以选NORMAL和MACRO两种不同模式。
雷老师在课程中讲过利用长焦镜头也可以拍摄微距,可以实现很漂亮的虚化效果,可是再看尼康70-300G镜头 AF ZOOM 70-300MM F/4-5.6G,上面就没有提到支持微距,也没有微距标示。
想请教老师,既然同样都是70-300,焦段相同,那么支持微距和不支持微距拍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A:支持微距的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小。不支持的最近对焦距离大。对应的效果就是,使用微距镜头,相同焦距,主体可以比非微距镜头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因为微距镜头可以离被摄体更近。
Q22:人像选择中焦好还是长焦好?课上讲拍人像,用中焦人像自然,但长焦更能让模特自然,那我选择什么样的镜头拍人像更好呢?
A:人像镜头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要看实际情况。中焦:50-135mm这个焦段可以胜任任何种类的人像拍摄,除非需要只在一些特殊的畸变效果。
我理解你说长焦更能让模特自然应该是指摄影师离模特距离远,这样模特没那么大压力,更能放的开。
如果模特很紧张、拘谨的话,摄影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模特放松,然后进行拍摄。如果实在是无法让模特放松,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选择使用长焦镜头进行远距离抓拍。
Q23:器材到底重要不重要?
A:这个问题几乎也是一直很多初学者纠结反复的问题,我这里谈一下个人观点。我认识一个大师曾经说:“好照片与器材无关,只有高质量画质的照片才与器材有关!”这里区隔说下,大概意思是评价好照片与否的标准不是画质,而是照片本身的内容与表达的意义。
就如一本书,或者一本传世名著,因为包装陈旧,甚至有些破烂,但这并不能降低一本好书的价值,你读到的是他的内容,而不是别的。同样,一样照片如好的作品一样,能打动人,带给人美感,能感染人情绪的都是作品,不管这张照片是用卡片还是单反拍摄,这个不重要。
但如果为了得到一张高质量的照片,用于出版,印刷,或者自己欣赏,那么高质量高画质的照片肯定与器材有关的,更昂贵更好的器材是可以得到更高质量高画质的照片的。同时,好的器材在高反差光线或者极端光线下,可以帮你快速对焦,让你拍到更好的作品上有一定帮助。
所以,器材重要不重要,因人而异,看你需要什么,如果你是职业摄影师,器材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业余爱好者,器材适合就好。
曝光、拍摄问题
对于曝光,很多摄友都不能很好的理解曝光补偿以及“白加黑减”的应用,还有一些是针对滤镜使用的问题。
Q24:曝光补偿是直接影响进光量还是通过机内的计算以类似后期的形式影响照片明暗的呢?
A:如果ISO是手动挡状态,调整曝光补偿就是调整进光量。
因为曝光三要素中,只有ISO不是通过进光量来控制画面亮度而是通过感光元件感光的敏感度产生的变化,从而导致图片发生亮度的变化。
Q25:白加黑减问题?除了用m档其他所有的档相机都会自动的白加黑减吗?还是只有特有的几个档相机才会自动的白加黑减?
A:应该先理解“白加黑减”是什么意思。白加是指当画面中大面积亮度较高、反光率高,在使用评价测光时,需要手动增加曝光补偿让画面中的暗部也有细节。
黑减是指当画面中大部分亮度较低、反光率底,在使用评价测光时,需要手动减少曝光补偿让画面中的亮部有细节。曝光补偿的增减是只有在快门优先、光圈优先、P挡时可以手动调节。没有任何一个档位是自动调节曝光补偿的。
Q26:老师,想知道夜景人像的拍摄要注意哪些啊。
A:1、 注意快门速度。
如果手持拍摄,注意让快门速度在安全快门以上,镜头焦距的倒数就是安全快门。如果达不到,就要提高ISO。
如果使用三角架,也要注意快门速度不要太慢,模特也会动的,尤其拍特写,轻微的移动就会拍虚。
2、要利用环境光。通过环境光为模特脸部照明。
3、使用闪光灯。同样为了保证模特脸部曝光正常。
4、大光圈虚化城市背景光往往能获得好看的光晕,是简单好用的夜间人像技巧。
Q27:在无月亮的黑暗环境下怎样拍摄夜空中的星星?不要星轨的那种,必须得后期吗?
A:首先星空适合在没有月亮的时候拍摄。拍摄星空不需要使用后期,但后期可以为照片润色,使星空更突出。
将相机调为手动挡,给您一组拍摄参数,您可以尝试一下,光圈F2.8,快门速度30s,iso6400。如果画面太亮就降低ISO,如果太暗就适当增加曝光时间,但曝光时间不要超过40s。
拍摄星空是否出色主要有3点。
1、没有光污染。
2、要能看到银河。
3、比较好的前景。
否则就算拍出来了也不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