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体育 >

专访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

条评论

专访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上周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的电话,得知对方打算在辖区内的学校推行“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教学试验,深感欣慰。

  图为于素梅。

  在她看来,这不仅是耗费自己团队四年多心血的研究成果落地,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其内涵和形式与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有何异同?近日,于素梅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幸福体育课程模式。

  观念升级——从健康到幸福

  很长一段时期,“有些学生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技能”“学了体育,却不经常锻炼”等现象相当普遍。包括于素梅在内的不少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学段体育课程缺乏衔接性。“不衔接也就不科学。”她说,以篮球教学为例,小学阶段从胸前传接球开始学,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还是从胸前传接球开始,“不仅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为此,“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在2018年底启动,由于素梅牵头负责,全国一千四百多名体育老师、体育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过去四年,于素梅团队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提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