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
当杂技遇上梁祝,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化·蝶》化蝶之肩上芭蕾。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近日,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舞台艺术精品2022年展演剧目——大型当代杂技舞剧《化·蝶》在省歌舞剧院上演。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在杂技艺术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杂技艺术别样演绎
与过往改编相似,《化·蝶》同样是以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浪漫的爱情作为故事主线。不过,总导演赵明并不想讲一模一样的故事。以结构为例,《化·蝶》一方面是传统的梁祝爱情故事加入破茧化蝶的情节,另一方面则展示了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境界,使全剧更加丰满、曲折,充满情趣和意境。
与过往改编不同,《化·蝶》没有采用惯用的多语言表达,而是用杂技艺术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并融合舞蹈、戏剧、默剧、魔术等多元艺术形式。“梁祝爱情故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爱情故事之一,曾被多次搬上舞台。我们不能去重复过去,要用杂技独到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它别样的韵味和美感。”赵明说。
不重复过去,想要实现,并不容易。赵明向海南日报记者坦言,创排作品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到故事和杂技艺术的有机结合点,常规的杂技表演没有叙事、没有情境,该如何表达爱情、化蝶、抗争与自由?
走进剧院,观众会在演出中找到答案。例如,书院里,书童和书生们以“毛笔手技”的杂技表现书院的青春活泼氛围,祝英台因此对书院更加向往;梁山伯出场时的“集体扇舞”,既表现了书生们的交游,又刻画了梁山伯翩翩书生的形象;马文才家向祝家求亲时,则采用了“滑稽钻箱”的杂技,表现出马文才家的财大气粗以及祝英台父母的见钱眼开……“所有杂技的表达都是根据剧情需要,为剧情和人物服务,而不是为了炫技。”赵明说,而这样突破身体极限的表达只属于杂技艺术,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