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在历史上真嫁给吴应熊了吗?

条评论

《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在历史上真嫁给吴应熊了吗?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康熙皇帝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建宁公主。这位公主刁蛮任性,出场时“十五六岁年纪,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英气”,一口一个“皇帝哥哥”,上来就要康熙比武,韦小宝正笑嘻嘻的请安,也吃了建宁公主的飞起一脚,下颏挨了结结实实一下,还被建宁公主嘲笑为武艺“脓包之极”。小说中,建宁公主几次想和康熙、韦小宝比武,搞得康熙、韦小宝苦不堪言,最终康熙指婚,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韦小宝护送建宁公主去云南,中途二人私通,还合谋阉了驸马爷吴应熊。最终这位建宁公主也成了韦小宝七个老婆之一。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来源/电视剧《鹿鼎记》截图

那么,真正的建宁公主到底是谁?

首先要看看吴应熊这个驸马爷娶了谁?历史上,下嫁吴应熊的实际上是和硕恪纯长公主,在辈分上是康熙的姑姑。她生于1641年,年长康熙13岁,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也是顺治帝的妹妹。和硕公主是皇太极时期开创的封号,1636年,皇太极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公主”,皇后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封“和硕公主”。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主),亲王世子、郡王、多罗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此外,若宗女能够养在宫内,也会受封为和硕公主,如和硕和婉公主,若得宠爱更可封为固伦公主,如固伦端敏公主。“固伦”满语意为国家,如大清国就叫岱青固伦。“和硕”意为地方,低于固伦。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和硕恪纯长公主一开始就是和硕公主。清朝自兴起时期就十分重视联姻,在拉拢蒙古诸部时,联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皇家的女儿自然是没什么婚姻自主权的。

影视剧中的建宁公主。来源/电视剧《鹿鼎记》截图

随着皇太极时期清朝体制的不断成熟,整个八旗女性的婚嫁都逐步融入八旗体制,皇家女性的婚姻完全垄断在皇帝手中,实行“指婚”,连亲生父母也无法决定。1630 年,贝勒阿敏下狱 ,皇太极召集贝勒历数阿敏的“恶逆罪状”, 其中一条大罪就是私自嫁女,未经皇太极同意就把女儿外嫁。因为此时清廷早已规定“凡⻉勒、大臣等娶妻嫁女,必奏闻于汗”,而阿敏 “竟不奏闻于汗,惟贪牲畜,以其女妻蒙古⻉勒色特尔”,成为他的罪状之一。

历代帝王贵妃大臣朝服像(皇太极便服像)

清代二百多年,皇族婚姻都是皇帝指定的指婚,只不过到了乾隆时期,女子指婚年龄规定为十五岁,还要把男女生辰八字交到钦天监,让星象学家来鉴定二人八字合不合,最后太后、皇帝或是皇后出一道谕旨,规定指婚对象,指定某家第几子与某家第几女成婚。这套流程在清初并不完备,和硕恪纯长公主13岁时由孝庄皇太后主婚,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吴应熊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记载,但吴三桂生于1608年,而吴应熊是吴三桂的长子,所以吴应熊应该要年长和硕恪纯长公主一些,年龄差距大概十多岁。次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授公主金册。册文是这样的:

典崇鳌降,帝女戒以钦哉,诗美肃雍,王姬咏其秾矣。既娴内治,宜被殊荣,咨尔和硕公主,乃朕之妹,敬慎居心柔嘉维则,母仪克奉,教夙禀于在宫,妇德无违,誉尤彰于筑馆,出银潢之贵派,作配高闳,备玉碟之懿亲,共襄宗国。凤占允协,象服攸宜,是用封尔为和硕长公主,锡(赐)之金册,谦以持盈,益笃兴门之枯,贵而能俭,永垂宜室之声,勿替令仪,尚缓厚禄,钦此。

这一年是顺治十四年,册文往往都是些程式化的语言,每个公主的册文大同小异,都是褒扬封建女德之类。但总体而言,一个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约束的公主是不大可能像小说里那样彪悍的。两年后,她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这就是小说中建宁公主称谓的来历,后又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但她并没有嫁去云南,而是在北京居住,这桩婚姻的目的就是让吴三桂留一个人质在京师。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吴应熊时,吴三桂领兵在四川、云贵作战,有实质兵权,随后几年才攻下云南。清初嫁给汉臣的公主,还有嫁平南王尚可喜之第七子尚之隆的和硕和顺公主,嫁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聚忠的和硕柔嘉公主,嫁散秩大臣孙承运的和硕悫靖公主等,都是政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