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个大型古籍专题特展,从展出的66部宋元古籍中可一窥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概貌。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百十部宋元古籍,且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分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而且流传有序,经过历代藏书家宝藏,留下了题跋、批校和观款,钤印累累,具有重要的版本文献价值。这些古籍内容丰富,遍涉四部,不乏稀见本甚至孤本,资料性强,校勘价值高,同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宋元学术思潮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亦不乏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
“文化之源,系于书契;书契之利,资于物质”,纸张的出现并应用于书写和印刷,极大地便利了文字的记录,带来了典籍的繁荣。到了宋元时期,竹纸、皮纸逐渐取代前代盛行的麻纸、藤纸,油烟墨逐渐取代松烟墨,为典籍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条件。尽管抄写之本也一直与印本并行存在,但印本逐渐占据主流,中国步入了典籍的印刷时代。在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的同时,拓印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吾国镌印书本,泰西史家称为世界创获之举,即纸墨之精良,小道可观,在七八百年前亦足夸耀寰宇。”印本更快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宋元时期,经济富庶,教育发达,科技进步,文化昌盛。在这一大背景下,印刷术得以发展壮大,而又反过来促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自宋初士大夫阶层崛起,带动了儒学与佛学的复兴,进而促进文学、史学、艺术的高度发展和金石学的兴起,在学术思潮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新变。宋元时期刊刻典籍数万种,其实同时也是宋元时期学术思潮新变下的产物。
宋元时期刊刻典籍数量很多,但流传至今,存世数量稀少。上海博物馆收藏了百十部宋元古籍,且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