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穷富贵贱都被月亮无分别地爱着

条评论

穷富贵贱都被月亮无分别地爱着

昨日偶至一村巷,石墙上有些诗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伫立良久,我辈虽非南宋刘过诸人,也把这句读进了心里。

终不似,少年游。二十年后,故地重游,时逢乱局,忧国伤时,刘过对今昔自多感慨。然而此时,村巷闲静,秋阳斜照石墙,使人但觉天地悠悠,古往今来,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又到中秋,月亮还是月亮,人世变迁,沧海桑田,终究也还是人世。

仿佛人世的一面镜子,我们照了很久,仍旧对月亮一无所知。

撰文 | 三书

月亮是大家的

明 沈周《钓月亭图》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青天有月来几时?李白曾这样把酒问月,那个夜晚,月亮离太白很近,似乎独属于他一人。有趣的是,按《把酒问月》题下原注,李白声称问月本非己意,是朋友贾淳叫他问的,他以戏谑口吻佯嗔:“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故有此诗,足见太白风流脱俗,且以谪仙人自居。

苏轼的《水调歌头》,前面几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即从太白问月诗中脱出。因惊叹而问,并不为答,也无需作答。苏轼兼怀弟弟子由,由问月转为抒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升华为对天下有情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诗中更多时空观照,月亮运行于广阔的空间,存在于亘古的时间,如诗中所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今变迁,多少朝代悉数湮灭,古人今人若尘埃,若流水,明月还是那轮明月,照过古人,照着今人,还将照着来人。太白与月亲如知音,他的诗却是非个人的,他是替大家写,替整个人类发问。

中秋节,众人共看一轮明月,自然被月亮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广袤的空间体验,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一种伟大的存在,使我们暂时超越了有限的自身,感受到天下为家,四海大同。

曹松这首诗,语调明快,无心可猜。前三句平平叙来,末句一转,境界瞬间打开。自古写月亮的诗很多,月亮之美,之永恒,之神秘,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然而,月亮的伟大,更在于“不曾私照一人家”。

不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不论种族、语言、文化、信仰,皆被月亮平等普照,皆被无分别地爱着。一切伟大存在,太阳、月亮、土地、河流等等,莫不如是。

我们赏月,赏的是什么?赏圆月的美满,赏皓月清风,赏月饼的味道,赏节日的氛围,或仅仅应个节气,转发几句诗词、一句问候,如此固无不可,然而还可以更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