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我是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作家

条评论

我是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作家

近日,“书的模样——出版的变迁与阅读的可能”主题座谈会在PageOne北京坊店举行。作家马伯庸,乐府文化品牌创始人兼总编辑涂涂,《收获》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写作中心教授走走,在座谈会上结合自身近十年来的经验,共同探讨了网络文学、电子出版、写作“破圈”,以及出版全链条中,作者、出版机构和网络平台如何协作共融等方面的话题。

 

文学分两种:一种是“我文学”,一种是“他文学”

“你到底算网络小说作家,还是传统小说作家?”对于马伯庸而言,这个经常被人提及的问题可能略微有点难以回答。大约在1999年,马伯庸开始在网络论谈上发布一些比较散碎的随笔和作品,也逐渐开始涉及一些篇幅比较长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马伯庸属于广义上的网络作家。但当真正的网络文学开始兴起之后,马伯庸反而退后了一步,走向了实体出版路线。因此,他将自己称之为“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作家”。

在马伯庸看来,网络文学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广义网络文学,“它其实严格的意义上应该叫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很多传统的小说也可以在网上发表。”第二种狭义上的网络文学,“这种更严格来说是一种商业模式,他们会通过每天在网络上更新,逐章付费或者是集体订阅的方式提供给大家,然后作者每天追更。”马伯庸说,这种追更付费的模式其实是非常古老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瓦子说书。

那么,到底如何界定仅仅是在网上写作,还是成了网络文学作者呢?马伯庸认为,网络文学作者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身份,网络写作是一个“行当”,具有自己的创作规律、规则、市场反应,这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分。“我一直觉得文学是分两种,一种是‘我文学’,一种是‘他文学’。‘我文学’的极致就是我只写我想要的东西,我只想纯粹我的表达,外界的一切评论跟我没有关系。‘他文学’完全是为了取悦他人,我自己没有任何想表达的东西,就是想要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写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开心,我就给写什么。”

但同时,马伯庸也指出,随着网文行业不断发展,走到现在,很多网文作品都从“他文学”向“我文学”发生了转变,很多创作者也在由写手向网络文学作者转变。“一开始很多网文更偏向于‘爽文’的形态,纯粹写的很开心,但当一个作者走到一定程度的话,他一定想有所表达,这个表达是无可抑制的,并不是说去写网文就要去取悦读者、压抑自我,往往这个时候他希望用自己的表达和价值观去影响读者。通俗一点,它并不是我觉得‘嗨’了就可以去动笔,而是我觉得‘嗨’的东西,我告诉你,带着你跟我一起‘嗨’,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网络文学。”马伯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