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鬶,它们脖颈很长,造型优美。当时去山东省挑选文物的时候,我就被这些文物深深吸引了,你能想到温顺的小狗等各种各样的动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随意地在展厅走着,走到某处就停下来,讲一讲文物背后代表的文化,难掩对文物的喜欢。
空旷、略显杂乱的展厅里,堆放着文物箱及已经被放进展柜的文物。一眼望去,很多文物颇有特点,比如有几何纹饰的青铜器、模拟竹节的三足熏炉支架。工作人员忙着来回搬运文物、点交和拍照。
汉代玉雕翼虎。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借助灯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馆员安夙戴着手套,将“清同治孔宪培及夫人诰封”的卷轴在桌上缓缓展开,仔细查看上面的痕迹。“有很多虫蛀,有霉斑。”说罢,另一位工作人员对照着点交单,不时用笔记录着。
“一般这种大型文物展,我们会进行两次点交,第一次是去各地博物馆,现场对文物现状进行记录。文物经过运输,打开木箱,还会依据现场情况进行二次点交,将双方认可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最终文物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