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几天大家
自我隔离的滋味怎样
反正小林觉得还好
可能是个性爱清净的缘故吧
要说古人的生活
可是比现在无聊得多
没有网络没有暖气没有电视
只能看看书发发呆了
当然
发呆有很多种
有些有境界
有些没境界
今天推荐的这些发呆
出自明代陈继儒编的《小窗幽记》
据说属于比较有境界的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鉴于大家的古文知识
已经大不如高考时
小林做了一些当下的解读
希望您喜欢~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
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
芳草盈阶,茶烟几缕;
春光满眼,黄鸟一声;
此时可以诗,可以画。
——《小窗幽记·卷六·集景》
·
·
·
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鸟道。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绿柳白莲,罗生池砌。
时居其中,无不快心。
古人造园,植物选择大有讲究。
比如松竹梧桐、藤萝荷花,都是必选,不像今天的园林设计,只选简单易打理的树种。
每种花草树木,都有着独特的精神寄托,比如苏东坡最热爱的竹子,以最普通的毛竹为首选,虚心实节,吟起诗来也特别方便。
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
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气。
四时得宜,莫此为胜。
植物在四季里的形态,也很重要,比如这段造园原则的文字里,特别提到要选会落叶子的碧梧,冬天叶子都掉光了,不耽误晒太阳,夏天叶子茂密,正好遮阴纳凉。
窗子的方向也大有讲究,朝北的窗,天冷的时候要常关着,所以用暗窗。
荫映岩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寄心松竹,取乐鱼鸟。
则淡泊之愿,于是毕矣。
很多时候,古人比躲疫情的我们还要宅,弹弹琴,读读书,就像我们今天躺着刷刷朋友圈,趴在阳台发发呆,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三径竹间,日华澹澹,固野客之良辰;
一编窗下,风雨潇潇,亦幽人之好景。
天晴适合出去浪,阴雨可以玩隐居,只要心境好,日日是好日。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
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古人喜欢坐着小船去出游,很省脚力,而且空气通畅,不是飞机高铁那种密闭空间,不用戴口罩,所以大家在山水画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小舟一叶。
最有名的划船故事是《世说新语》里的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可见这位老王,兴趣根本不在去看朋友,只是找个借口坐坐船。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
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待到疫情解除,春暖花开之时,大家去踏青,这篇可以做朋友圈范文。
以江湖相期,烟霞相许;付同心之雅会,托意气之良游。
或闭户读书,累月不出;或登山玩水,竟日忘归。
斯贤达之素交,盖千秋之一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今天能看到古人要出门,理由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进京赶考,一个是长途跋涉去看朋友。
由此可见,那些千里网恋的人们,也是情有可原。
真正的君子之交,不在天天喝大酒吃大餐,互相想念一下也很好啊。
庭前幽花时发,披览既倦,每啜茗对之。
香色撩人,吟思忽起,遂歌一古诗,以适清兴。
在传统的生活美学里,吟诗一事十分重要,因为没有智能手机可以自拍修图上传朋友圈,只好作诗一首纪念。
当然,做了诗没有朋友点赞,等于白写,所以我们今天读古人的书信,经常会说到,昨日作诗一首如下,吧啦吧啦。朋友若是上道,回信时必然点赞,热情的还会和诗一首,以示惺惺相惜。
良辰美景,春暖秋凉。负杖蹑履,逍遥自乐。临池观鱼,披林听鸟;酌酒一杯,弹琴一曲。
求数刻之乐,庶几居常以待终。
古人的业余娱乐,实在有点单调。
但想想,智能手机不过出现了10年,互联网不过出现了20年,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其实很短暂。
想想从前,珍惜当下。
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
蓄山童灌园剃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以伴孤寂,携琴奕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
其实隐居自我隔离这种事,一直不断有人在做,比如这一二十年,不少人在山里租个老房子,装修成中产阶级风格,再随便做点什么手工,化身微商。
当然这也是古人的常用套路,在离城里不远的乡下,弄五亩地,三亩养花,两亩种菜,平时读书解闷,墙上挂着宝剑防贼。
当然,首先你要有五亩地,不然赚的客房费最后都是房东的。
盛暑持蒲,榻铺竹下,卧读《骚》经,树影筛风,浓阴蔽日,丛竹蝉声,远远相续,蘧然入梦。
醒来命取榐栉发,汲石涧流泉,烹云芽一啜,觉两腋生风。
徐步草玄亭,芰荷出水,风送清香,鱼戏冷泉,凌波跳掷。
夏天乘个凉,也能写得这么文采斐然,服。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鹤报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这段文字,可以算得上古人装修哲学的总纲,要求很多,数数叨叨,很像窝在家里想象力爆棚的我们。
一抹万家,烟横树色,翠树欲流,浅深间布,心目竞观,神情爽涤。
春日之境,来日可期。
万里澄空,千峰开霁,山色如黛,风气如秋,浓阴如幕,烟光如缕,笛响如鹤唳,经呗如咿唔,温言如春絮,冷语如寒冰,此景不应虚掷。
一连八个如,八个比喻,都很贴切,作者登的山估计不高,脑子还没缺氧,很好使。
夜阑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
孤鹤忽唳,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朋友,就算你半夜出门,想在院子里走走,也请戴好医用口罩,多穿衣裳,小心发热。
山房置古琴一张,质虽非紫琼绿玉,响不在焦尾号钟,置之石床,快作数弄。深山无人,水流花开,清绝冷绝。
古人没有播放器,要听音乐,只能自己弹。然而声音的享受,实在是人饱暖后的第一精神需要,所以琴棋书画里,琴是排在第一位的。
深山无人,水流花开,古人写游记最爱引用的千古名句。
抱影寒窗,霜夜不寐,徘徊松竹下。
四山月白露坠,冰柯相与,咏李白《静夜思》,便觉冷然寒风。
就寝复坐蒲团,从松端看月,煮茗佐谈,竟此夜乐。
闲这段与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深了,虽然很疲劳,但我们还不想睡,还在玩着手机,都只是因为,我们舍不得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雪景的描写,最后还画下来了,寄给僧人朋友点赞。
古人十分在意和僧人朋友的交往,其究竟,是以其无功利的交往,纯粹故。
春雨初霁,园林如洗,开扉闲望。
见绿畴麦浪层层,与湖头烟水相映带,一派苍翠之色,或从树杪流来,或自溪边吐出。
支笻散步,觉数十年尘土肺肠,俱为洗净。
数十年尘土肺肠,俱为洗净。
——这句话,最适合送给近日的大家!
四月有新笋、新茶、新寒豆、新含桃,绿阴一片,黄鸟数声,乍晴乍雨,不暖不寒,坐间非雅非俗,半醉半醒,尔时如从鹤背飞下耳。
乍晴乍雨,不暖不寒,非雅非俗,半醉半醒。——这四句,是形容一个人发呆状态的千古妙句。
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
要真正隐居,就得一切随意布置,要点是最后一句,心无挂碍,在哪都是隐居。
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湲斋中。
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一日移去。
泉水在古人的美学里,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江南多水之地,每多诗意。到了北方旱地,建筑器物再精美绝伦,总是觉得少了那么一点韵致。
山馆秋深,野鹤唳残清夜月;
江园春暮,杜鹃啼断落花风。
四字加七字的联句,朗读时有中文特有的美感,所以千古之下,写华丽文章,都是这个套路,四加六,或者四加七,现代文已经丢了。
赏花酣酒,酒浮园菊方三盏,睡醒问月,月到庭梧第二枝。
此时此兴,亦复不浅。
月到庭梧第二枝,正是在下此刻的心情,数月亮算什么,葡萄干和瓜子都数过了,空虚寂寞冷!
看山雨后,霁色一新,便觉青山倍秀;
玩月江中,波光千顷,顿令明月增辉。
到齐云山时,恰逢雨后,对这句很有感。
出芝田而计亩,入桃源而问津。
菊花两岸,松声一邱。叶动猿来,花惊乌去。
阅邱壑之新趣,纵江湖之旧心。
说实在,这句读不太懂,但觉得很有美感。
《小窗幽记》这书的特点也在此,对于少读古文的人来说,很易读下去,可以作为领略古人之美的起手,此外《围炉夜话》、《菜根谭》也是类似的古人笔记,都适合初读。之后再到《古文观止》、《浮生六记》、《随园诗话》之类的,由浅入深,可为习古之法。
远山宜秋,近山宜春,高山宜雪,平山宜月。
古人看的山,今人看的山,都是同一座山,然而看法终究是很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