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白居易向刘禹锡赠诗,刘禹锡的应和之作更为精

条评论

白居易向刘禹锡赠诗,刘禹锡的应和之作更为精

中唐文人的故事,其实比唐朝其它时代要更加精彩。尤其是拥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等等顶级文人,更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不逊盛唐。然而,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刘禹锡和柳宗元也是同年及第的好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对好友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

这倒不是文人相轻,也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而是环海沉浮的命运使然。就拿白居易和刘禹锡来说,两人都是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出生,分别在29岁和24岁时登科入仕。然而,因为两人都被贬谪外放,同时都在异地为官。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两人甚至素未谋面。

这个时间持续了多久?一直到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此时两人都已经55岁了。当时,白居易从苏州刺史升任秘书监,刘禹锡则被罢免了和州刺史。他们返京途中,在扬州相遇。这也是两位名满天下的文坛宗师,第一次见面。

中国人的友谊,往往是在饭局上开始的,白居易和刘禹锡也不例外。但是,此时两人的心态却完全不同。白居易返京,好歹是高升,前途迈上了新台阶,刘禹锡返京,却是无官无职,等待他的将是不可预知的未来。

尽管如此,白居易却没有丝毫的幸灾乐祸。文人相轻的不良传统,在唐朝时是没有土壤的。他对于刘禹锡,只有惺惺相惜之情。尽管此前没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但他拜读过刘禹锡的作品,对这位大诗人称赞不已。

这在此后的《刘白唱和集解》中,也可见一斑。刘禹锡的“诗豪”美誉,就是得自白居易在序言中所提及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白居易还不厌其烦地回忆与刘禹锡相互应和唱酬的情景,不仅“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而且自己“予不量力”。

白居易给予刘禹锡如此高的评价,两人之间如此深厚的友谊,其实就源于这次见面的良好印象。唐朝诗人个个好饮,在酒酣耳热之际,也许是感叹,也许是斗诗,也许是唱和,白居易率先写下了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开头就写到两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对酒高歌的场景。只有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朋友,才会如此无拘无束。诗歌之中,白居易主要还是感叹刘禹锡才华横溢,堪称诗文“国手”却仕途坎坷,经历的挫折太多,是命运的不公。

白居易的这首诗,非常出众,堪称千古之作。他语言平实自然,却又感情真挚。对于刘禹锡来说,一定是莫大的安慰。然而,这首诗的情绪却十分低沉,尤其是在最后一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中,简直是沮丧到了极点。

身为当事人的刘禹锡,同样对白居易非常敬仰。尤其是白居易和元稹,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声名显赫,更在其上。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还能够如此赞许自己,这让自负的刘禹锡更为感动。不过,当刘禹锡举杯应和白居易时,一首更伟大的名作也由此诞生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紧接白居易的诗中之意,诗人感叹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是自己二十三年以来的安身之所,这些坎坷经历也是付出的沉重代价。他被贬谪时,只能吟诵闻笛小赋,归来时已经物是人非,不同当年的风光。

刘禹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和白居易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将话锋一转,展现出昂扬的气息。诗人感慨地表示,沉没的小船旁边,仍然是千帆竞渡的喧闹场面,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逢春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听了白居易为他所作的不平之诗,暂且以这杯美酒抖擞自己的精神。

这首诗写得极为精彩,全篇行云流水,毫不拖沓。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不仅一扫席间低沉的气氛,也是刘禹锡不屈精神的表现。后来,它更是成为万千事业低谷文人的座右铭。这句话的横空出现,极大提高了全诗的思想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白居易名气更大,但刘禹锡的妙笔生花,最终赢得了这次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