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诗词大会》中的最大争议

条评论

《诗词大会》中的最大争议

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又如约而至,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收视率还非常高。第五季中,主持人的更换,一度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甚至超过了诗词本身。平心而论,董卿的专业水平确实高,但龙洋年轻活泼,给《诗词大会》带来了不一样的清新之气。而且随着经验的累积,她也渐入佳境,表现十分优秀。

这个节目的录制时间较短,而且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本身就非常容易出错。毕竟是央视的团队和顶级老师,确保了质量。到目前为止,《诗词大会》中最引人争议的,应该就是第五期的一个题目。

人气萌娃陈籽言在回答第二题时,要求划掉错误的一句诗。所给的选项分别是:“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结果选手划掉了第二个选项,也得到了评委的肯定,顺利得分。

然而,这个题目却在网上引发了热议。选项一肯定是正确的,绝大部分的诗集中,都将其定为“唱歌声”。然而,第二项就是错的吗?

这两句诗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竹枝词是唐朝时流行于四川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少男少女们载歌载舞,边唱边跳,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越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被贬至夔州刺史时就非常喜欢这种民歌。古代诗歌本来就是从民歌中而来,刘禹锡仿效屈原作《九歌》的精神,以民歌的曲调,填写了新的新的《竹枝词》。而且,他越写越上瘾,一口气写下了11首,这一首是最为出名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回到题目本身,“唱歌声”肯定是没错的,但也有少数诗集的版本,就是定的“踏歌声”。清朝文人俞陛云编写的《诗境浅说》不仅是收录的是“闻郎江上踏歌声”,而且还记载了作者的感叹:

后二句言东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无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费人猜想。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也有网友认为,李白在《赠汪伦》中“忽闻岸上踏歌声”,那是因为李白在船上,汪伦在岸上,所以是可行的。此处少年郎在江上,自然不能踏歌而行,从常理上分析应该是“唱歌”。可是,小珏想说的是,少年郎也不是凭借轻功浮在在江面上的,他也是乘船或者竹筏的,尽管不能太过放肆地跳舞,边唱歌边踩个节拍,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最令人无语的是,在选手回答完题目之后,百人团有位四川的导游被邀请出来唱竹枝歌。他唱得声情并茂,而且歌词就是“踏歌声”,只不过在后期制作中被打了个括弧加以说明。这位百人团的选手,应该也是一头雾水。

诗歌出现不同的版本,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当时的传抄过程中发生的,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了。还是拿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来说,后面最著名的那两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绝大部分人认为就是天晴的“晴”,以此谐音情感的“情”。然而,明代作家谢榛编写的《四溟诗话》,就直接收录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如果您嫌这本书不够权威,那《全唐诗》中也是收录的“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小珏看来,唱和踏都是四声,平仄不成问题。但此处“唱歌”当然没有“踏歌”好。后者更富有动感,而且让人产生了男子“撩妹”的画面感,诗意十足。这个争议,也算是《诗词大会》中的白璧微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