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京师昭忠寺(昭忠祠)、裕亲王府和化成寺三处建筑,只有史书零星记载,原因是其建筑消失的很早,原有的建筑模样早已不为人知 ,好在1881年左右的老照片记录下了这三组建筑,让我们能够看到昭忠祠、裕王府和化成寺当年的样子。
昭忠寺(也称昭忠祠)
京师昭忠寺亦称敕建昭忠祠,建祠地址选在崇文门内,雍正帝还钦定祠名为“表奖忠勋”,并御书匾额。《钦定日下旧闻考》载“昭忠寺在玉河桥东南,雍正二年勅建,祀本朝王公大臣官员之全忠尽莭者......,昭忠寺内有‘表奖忠勋’额。东为化成寺,本朝雍正二年奉勅建,门额皇上御书”。自雍正三年(1725)开始修建,雍正六年(1728)工竣,建成后将雍正帝的御书匾额择吉悬挂,并规定了“将文武诸臣之位,安设正祠,偏将士卒之位,安设两庑”的祭祀规制,其祭祀行礼仪节等,“均与祭贤良祠同”。
清政府对京师昭忠寺的建筑规制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定。京师昭忠寺的规制为“正门五间,左右门各一,二门三间,左右御碑亭各一,正室七间,……后正屋五间”,并有祭器库、宰牲所等附属建筑。
裕亲王府
福全为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二子,康熙六年(1667年)受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并于当年建府,是一座最标准的亲王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是世袭递降亲王府。《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中也描绘有裕亲王府的规模和建制。
裕亲王府东临经版库,再东为昭忠祠,再东为化成寺,西侧毗邻万寿庵。据康熙《大清会典》记载:康熙六年建裕亲王府,大门一座,五间;正殿一座,七间;东西配楼二座,每座九间;左右顺山房二座,每座八间;后殿一座,五间;左右正房二座,每座三间;牌坊门一座;寝殿一座,七间,抱厦五间;东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间;南北厢房各二座,每座三间;后楼一座,七间;随楼转角房二座,每座八间;仓房二十三间;围房二十三间;周围墙一道,长一百一十五丈三尺,高一丈六尺,厚五尺。其正殿正门覆以绿色琉璃瓦。又家庙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六间,大门三间,周围墙五十九丈,花门一座,燎炉一座。
乾隆朝《京师全图》里的裕王府、昭忠寺和化成寺
几幅清代地图里标注的三处建筑(喇嘛庙即化成寺)
荣公府即裕王府
四方栅栏应是四王栅栏
现在三处建筑的位置标注
昭忠寺大门,可见其气派,前有影壁,门前石狮,内有碑亭、大殿等
昭忠寺山门
昭忠寺内碑亭,内应是雍正《御制昭忠寺碑文》
裕亲王府大门
裕王府大门
裕王府家庙,已经破败
这就是化成寺(俗称喇嘛庙)
也已经残破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