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到学会种桑、养蚕、缫丝,就更需要一段时间。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西汉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饮茶习惯,唐代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开始销往国外。自唐宋以来实行茶叶专卖制度,茶叶贸易开始繁荣,并开始出口至朝鲜、日本与南洋等国, 明朝时中国茶大量出口,茶叶也因此成为了中西贸易的一种重要商品。清朝时中国茶叶对外贸易量更是突飞猛进,茶叶被欧洲人们所喜爱。十七世纪的伦敦其茶叶的市值每磅可卖上一百银币的天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古代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
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海上丝绸之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关税自主权也不能保障。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自此,中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丝绸,茶叶,陶器逐渐丧失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