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时期的荒僻海岛
到明代海防重镇、清代闽南军政中心
再到今天扩及岛外的现代化大都市
厦门的千年演变
历经沧桑,充满传奇

在不同的时期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到了明代中后期
更先后拥有过6个名字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唐代真正开发
被称为“嘉禾屿”
彭维斌先生的一篇论文中说,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厦门地区就是古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地点。不过,那时候的人类,是古越族。

阿罗姆版画《武夷山茶区》
汉人真正开发厦门岛,是在唐代,当年称“嘉禾屿”。托名朱熹撰写的《金榜山记》中称,唐代时,嘉禾屿上有“南陈北薛”定居,其中一位是考试永远不及格的文士陈黯,隐居在金榜山(今厦门市思明区金榜路“金榜公园”)的“玉笏”石下,屋子边上有一块圆滚滚的“动石”,名叫“虎礁”,潮涨潮落时,大石头会跟着转动;若有大风将临,石头一边转动一边还发出响声,十分神奇。

阿罗姆版画《从港口外眺望厦门城》
当年嘉禾屿的满潮水位,直接淹到金榜山“玉笏”石下,也就是今天金榜公园的半山上。可想而知,唐宋时期、甚至直到明代时,厦门老市区的大半部分,从今天思明区霞溪路、镇海路以下,基本都泡在海里。
明代中后期
先后拥有6个名字
明代之前的嘉禾屿(厦门岛),只是当时福建诸多沿海岛屿之一,并无多少特别之处。

明代《中左所图》——选自明代《泉州府舆地图说》,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嘉禾屿的真正开发,源自明代初年的抗倭备战。1394年(明代洪武27年),明廷突然发现,地处漳、泉两郡咽喉、扼守九龙江口的嘉禾屿(厦门岛),居然无人防守,急忙在嘉禾屿南部,增设“永宁卫中左守御千户所”,又称“嘉禾守御千户所”。这座建于1394年的“中左所城”,便是厦门城的滥觞。

明代闽南海岸卫所分布——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嘉禾屿、中左所,这是明朝官方对当年厦门岛和厦门城的命名。明代军民分治,嘉禾屿上百姓,则有自己的称呼。明代永宁卫中左所人池显方,称家乡嘉禾屿为“白鹭门”,简称“鹭门”、“鹭岛”。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不孝家海岛,岛可四十里,名‘白鹭门’,周遭皆海。”另一位金门人蔡献臣,也称“鹭门”。

明代手绘福建地图,地理方位一塌糊涂,中左所(厦门)和高浦所一起被画到同安城边,漳州城外的丹霞山被画到海边,崇武被画到晋江一带——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手稿。
随着明代中叶浯屿水寨迁到嘉禾屿(厦门岛)后,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厦门”、“夏门”之名,开始出现在与浯屿水寨有关的文献中。有理由相信,对于明军水师来说,浯屿水寨原来所在地浯屿为“上门”,嘉禾屿水寨新址嘉禾屿为“下门”,写成“厦门”,偶尔也写成“夏门”(如前文《明实录》例子)。
嘉禾屿、中左所城、白鹭门、鹭门、鹭岛、厦门/夏门,明代中后期的厦门,竟同时拥有如此多的名字,难怪荷兰人与明廷,都被搞糊涂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选自[德]克里斯托费尔·弗里克:《东印度航海记:1680-1686》
不过,入清之后,随着中左所被裁撤,《清实录》里,从此统一写成“厦门”。

1850年,《大清二京十八省疆域全图》中的厦门附近。
城小官多衙门大
从嘉禾里到思明府
1911年的清末,厦门的行政级别属于最低的里,叫嘉禾里,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清代,县级以下的建制层级为:县—乡—里—都—保—甲(每保10甲,每甲10户)。同安县共有3乡9里21都。嘉禾里下辖4个都。

1880年,从虎头山,远眺厦门城墙(局部)——选自《1880年的厦门及其周边》,美国康奈尔大学藏
事实上,唐末的厦门就被称为嘉禾里了。也就是说,在整个古代和近代,厦门作为乡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存在了一千多年。

清道光十九年(1839)厦门全图——清道光《厦门志》
清代的嘉禾里,岛上人口不多,主要集中于西南部的厦门城附近,最引人注目的是官衙公署很多。这些军事和行政机构,级别都远远超过了设在同安县的衙门。

厦门,福建水师提督衙门——陈亚元先生收藏
清代的厦门已成为闽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晚清厦门开埠,变成一个国际性口岸,海内外知名。见多识广的厦门人,也不大把同安县当回事。

清同安县境图——选自清嘉庆《同安县志》
但是一进入民国,问题就来了。福建省准备召开临时议会,规定每个县推选议员一名。作为同安县属地,厦门只能与同安共推一名议员,很可能没有自己的代表。厦门各界联名致电福建都督孙道仁,称厦门“户口之繁盛,财产之雄厚,均较同安为最。民国成立,自应脱离同安羁绊而独立。请饬临时议会,加入厦门区域议员,以符共和平等之旨”;同时派出知名士绅赴省城面见都督,请求让厦门、金门单独建县。

厦门城墙北门——选自毕腓力牧师《厦门概况》,1912年版
于是,1912年4月,福建军政府政务院迅速作出决议,以厦门、金门及附属各岛建思明县,县治设在厦门,同时分配给思明县一个议员名额。同年9月,福建省议会决议将思明县升为思明府。
这样,在民国元年短短5个月内,厦门由同安县的一个里,升格为思明县,再升格为思明府,一举补回了数百年的历史欠账。但是,升县升府都是福建省级政府作出的决议,并未经过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所以这事后来又生一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