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海涛,风光旖旎,厦门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东南海滨。历史为这块土地馈赠了灿烂的文化底蕴。传统与现代交织,新旧元素碰撞,以思明区中山路和思明南北路为主干的老城区,浓缩了厦门城市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史名人郑成功、陈化成都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
米岩小巷
要问历史从哪里开始?除去那些深藏于博物馆的奇珍,太多人不知道的是,或许就在那些小巷深处的一段古城墙亦可找到答案。这些仅存的古城墙“残片”看似渺小,却默默典藏着古往今来不为人知的历史.....
米岩小巷的古城墙是厦门城遗址,当初为了防倭寇所建,是见证厦门建城历史的唯一文物。
厦门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共有4个门:东门启明、西门怀音、南门洽德、北门潢枢,每个城门上都安放了大炮。厦门古城与金门所城、高浦所城以及永宁卫城、镇海卫城一起巩固海防。
清朝将军收复台湾后,在明代古城内成立水师提督衙门。康熙二十四年,将原来的城墙拆除重新扩建,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再次重修。厦门城经过扩建,长约2000米,面积约0.3平方公里。
鸦片战争后,英军攻占厦门城。随着厦门修筑马路的需要,曾陆续拆除部分城墙。1994年,为纪念建城600周年,市政府拨款缮残补缺,修复城墙64米,复建城垛子28个,立碑建亭,铺造通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仅剩下北门一段,长度不过百米。
抵得住倭寇入侵,却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曾经见证了厦门历史变迁的明代古城墙,如今所剩不到百米。
椐考证,城墙主要是由岩石砌成,由左向右,依坡而建,最后盘桓在巨石上。
巍巍古墙,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翻阅文史资料,从手绘古城图,一块块摩崖石刻出发,为我们讲述600多年古城墙背后的故事……
在《鹭江志》文献中,有一张史料图
从史料图上看,这个方圆形建筑,就是当年完整的厦门古城。
当时的古城中央,有一处圆形建筑,旁边标注着:提督衙。
此外,城里主要建筑物还有玉屏书院、城隍庙、关帝庙等。
封闭的方圆古城,东西南北共有 四个门:东门名启明(今华侨大厦东侧)、西门叫怀音(今天的大同路思明东路交界处)、南门叫洽德(今中华路和中山路交界处)、北门叫横枢(今天的陈公祠堂旁);四门均有城墙连缀。
文献记载“特别是南门,当时前面有一个牌坊,很漂亮”。
从文献得知,这张史料图是1793年左右,当时英国一名叫威廉亚历山大的旅行家,游历到当时厦门古城时作的一张画。在画上,当年的厦门人,留着长辫子,挑着担子,正在城口赶集,一片繁荣景象。
顺着小巷,蜿蜒而上,古榕蔽日,落叶满地,一派荒凉
古城墙下,有一座碑亭
里面立了一块"重脩厦门城墙碑记"
再旁边,是一块厦门所城墙的石碑
城墙上的石刻
其中包括清乾隆年间名将甘国宝所题的“瞻云”二字。不过这些朱红的石刻,在雨水青苔的蚕食下已渐渐消失了。
碑刻“曼倩偷”引用了东方朔偷桃的典故
东方朔,字曼倩,以长命而被奉为寿星,后世帝王寿辰,常用东方朔偷桃作庆典。
百余米的城墙,一会儿就走完了,没有西安和南京城墙的威仪和庄严,这短短斑驳的古城墙却记录了厦门历史的足迹,质朴而不虚华,隐于闹市,希望不会被世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