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从显学到绝学,是什么原因让墨家突然消失于秦

条评论

从显学到绝学,是什么原因让墨家突然消失于秦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历史上人类思想和智能突然爆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好像加了外挂,一下子涌现出足以影响人类未来走向的哲学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印度的释迦牟尼等登上世界哲学的舞台。这被称之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在文化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与西方哲学家一起共同点亮了人类思想的天空。

春秋战国时期旧秩序逐渐崩塌,新序正在形成。混乱产生自由,这正是人类思想的辩证法。哲人们开始孕育并著书立说传播他们的思想了。

周朝图书馆馆长老子率先建立了道家学说,他认为人要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与世界保持距离,生命才是自由的安全的;曾经放过牛吹过唢呐的孔子,建立了以“仁者爱人”为基础的儒家学派,提倡仁与礼并重,在爱有差等的基础上建立有序的社会;发明大师墨子从儒家中叛逃出来建立了墨家学派,他提倡人要无私地爱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平等友爱的由贤人治国的理想国。

老子爱自然,他的爱很冷静;

孔子爱道德,他的爱很现实;

墨子爱天下,他的爱很无私。

战国时期除了兵戎相见,还有诸子百家的互相辩论和诘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道家不温不火,儒家走向衰落,而提倡“兼爱”极端利他主义的墨家,与提倡“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学派,开始统治哲学江湖。儒家孟子曾经满含嫉妒地说,天下不是墨家就是杨朱学派,他们是当时的显学。

历史总是波谲云诡。数千年的沉淀后,儒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道家则在暗处一直发挥辅助作用。对知识分子来说,儒家是安身立命之本,道家则是在仕途失意时退守的精神家园。而对世界爱得无私深沉的墨家,却在秦汉之后突然消失,风光不再。他们人间大爱的伟大情怀、对科学技术与逻辑理性的追求,也同时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他们沉默的声音,只是偶尔以游侠和农民起义的形式显示存在。

墨家突然消失有历史的逻辑,也有自身理论的矛盾因素。简单地说,中国宗法制的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不允许墨家的存在;墨家自身矛盾性和绝对理想主义,也从内部消蚀自我,这就是墨家从显学到绝学的主要原因。

墨家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缕灯光,是战国混乱人与人厮杀中的一片心香。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因其无私大爱与理想主义,是特立独行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墨家无法适应中国宗法制集权社会,最终走向消亡。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反对孔子爱有差等的理论,认为人要毫无保留地平等地爱别人,他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别”,是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要像爱自己父母一样爱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别人,赤血丹心毫无保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此人人相爱,才能达到人人互利天下大利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墨子反对不义战争,反对儒家提倡的一切不利生产发展的理论,如厚葬影响生产和人口增加,礼乐不能产生实际效益。他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那样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力量。他们崇尚“强力”,我命在我不在天,用个人的努力掌握命运。

但不是所有的愿望都可以如愿以偿,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光芒万丈,墨家最终倒在社会与自我的双重攻击之下。

墨家创始人墨子是一个苦行僧式的人物,他的偶像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奔走于各国之间制止不义战争换取和平。墨家子弟也大多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死士,在天下大利面前宁可牺牲自我,也不追求个人一点私利。这需要伟大的理想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做支撑。

事实上,墨家苦行僧式的实践并不符合人性。墨家本身具有宗教团体的性质,但又与宗教的宗旨相抵触。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总是教人离苦得乐的。道教追求现世的快乐长生不老最后坐地飞仙,佛教则追求彼岸的来世的快乐。而墨家偏偏以苦为乐,没有几个人能忍受这种自伤自残式的理想主义,墨家的信徒越来越少。

墨家学派陷入了人才荒。墨子去世以后,墨家学派人才资源储备不足,缺少如道家的庄子、儒家的孟子那样的中流砥柱的人才。墨家从第二代巨子开始,不是为义殉身,就是默默无闻的搞科学研究逻辑理论,没有出现像孟子那样能把黑说成白、能把死人说活的大师。因此,墨家走向是没落是人才缺乏的必然。

墨家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一方面追求“尚同”,希望建立统一思想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却设计出从下到上的选举制度,希望以贤人治国;一方面强调人的“强力”作用否定天命,另一方面却提倡“天志”“明鬼”,内在逻辑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矛盾。

给墨家学派以致命打击的人,来自于儒家的孟子。孟子希望重振儒家的辉煌,他有“平治天下,舍我其谁”强烈的自信与担当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是勇敢的斗士和雄辩家,他反对当时两大显学墨家和杨朱学派,并对他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他批评墨家学派的“兼爱”,无差别地爱天下所有人,事实上就是不爱。在爱的系统中忽略了君与父,而不爱父君,这就是禽兽。孟子把墨家说成邪说暴行和异端,需要一棍子打死。吊诡的是,墨子本人是辩论大师,孟子的辩论技巧都来自墨子,无奈墨子的传人水平不高,被孟子一击即溃。

墨子的“尚同”思想内在地包含着专制主义的因素,他希望帝国建立起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体系,一切都要听天子的,天子说是就是,天子说非就非,严重束缚了思想自由,钳制了社会活力。墨子的同与孔子所同也有所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在保持独立性之下的和,而并非墨子强制性的同。墨子的“尚同”思想,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一种思想能否壮大取决于社会土壤能否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墨家兼爱尚同的理想主义,注定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结构中水土不服。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以宗法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模式,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模式,根本无法接纳墨子的理想主义。农业经济安土重迁求稳不求变;宗法制讲究血缘亲疏远近;专制主义讲权力的高度统一。而墨家提倡兼爱天下,反对宗法制;提倡选贤与能的选举制,客观上反对中央集权;墨家子弟都崇尚武力行侠仗义除恶助困,甚至喊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如果说战国时期尚侠之风浓厚,国君对游侠尚能以礼相待的话,秦汉以后的统治者,在韩非子“侠者以武犯禁”思想的指导下,严厉打击游侠,终于让墨家走向消亡。

历史是时间的载体,线性的时间无法流转,历史也无法重复。假如历史可以回头,墨家的平等意识、科学精神能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将是另外一番模样。但这终究是假设。

墨家的兼爱情怀,平等意识,追求义利统一的人生实践;

墨家的扶贫济困的侠骨柔肠,摩顶放踵利天下的光辉理想;

墨家的自苦利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相信努力改变命运的豪情壮志;

墨家的对科学技术和逻辑理性的孜孜以求;

都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光辉的篇章,可惜过早失去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