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非遗保护要注重国际交流互鉴

条评论

非遗保护要注重国际交流互鉴

非遗是生长着的有机体,不是放在博物馆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讲活态的传承。”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12月8日下午举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文化艺术论坛”上表示,只有放在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背景下,非遗才能传承,也才能发展。同时他强调,非遗传承要注重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互鉴。

演讲中,周和平介绍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自2005年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目前,我国共有非遗资源近87万项,并建立了非遗名录制度,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1372件,省级15777件。并建立了传承人的保护制度,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5批传承人,达到3068人,各省的传承人已达到了16432人。此外,我国已经公布了21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举措有益于对非遗进行一个区域内的整体性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联合国的非遗名录达到41项,在世界各国中总数排位第一。

“应该说非遗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周和平说。

但在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看来,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

对此,周和平提到,非遗保护一定要放在国际的大背景下,虽然它是传统的,但它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比如,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汉方药的依据是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近年,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成效。同仁堂是我国最好的药企,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但较之于日本津村药业的70多个基地,可谓差距悬殊。“而且日本的中药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中药的认识,在苦味、方便性等方面都作了很大的改进,日本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非遗保护)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周和平说。

他继续举例说,有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丝巾排名,前十位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中国是丝国,是最早把丝绸输送到国外的国家,但我们的丝绸、纺织、印染都落后了,如果非遗保护不吸收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只能进博物馆,所以还是要在国际大背景下通过相互学习来传承非遗,这才是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