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强盛地方政权。公元7世纪,吐蕃帝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是当时少有的能与大唐和阿拉伯两个超级帝国相匹敌的一流强国。鼎盛时期的吐蕃控制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四川西部、克什米尔、西域等辽阔的领土,连大理都成为了吐蕃的属国。在吐蕃人面前,住在隔壁的印度被吐蕃人吓得瑟瑟发抖。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吐蕃曾两次入侵印度,但始终没有把印度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是一直和大唐帝国硬碰硬,并在和大唐帝国的争斗中逐渐衰落,最终分崩离析。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吐蕃为何不打软柿子印度,而非要和强盛的大唐帝国硬杠?
首先,吐蕃盘踞在青藏高原地区,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一般人在那里根本适应不了,也只有吐蕃人可以适应。不过虽然吐蕃人靠着青藏高原的地利,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犯,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吐蕃人的发展。因为吐蕃人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气候,对炎热潮湿的环境非常不适应。所以吐蕃人最感兴趣的就是临近的河西走廊、四川西部等气候较为凉爽、水草比较丰美的土地。
印度炎热多雨,海拔又低,吐蕃人在当地根本不适应,所以虽然印度非常富庶,但吐蕃人仍然不感兴趣,吐蕃人往往会到当地劫掠一番,抢夺一些金银财宝后匆匆离去。而对于河西走廊、四川西部、西域等地,吐蕃人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能对当地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他们对河西走廊、四川西部等地区更感兴趣。
其次,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和印度中间隔了一道雄伟险峻的喜马拉雅山。吐蕃王朝核心统治地区--雅砻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通向印度的山路非常崎岖狭窄,不适合大军行军,补给运输非常困难。即使吐蕃强行对印度用兵,也必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仅仅粮草补给就是个大问题。即使占领了印度,物资也很难运回来。同时,虽然印度一盘散沙,实力不强,但人口众多,吐蕃人缺乏治理经验,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就是打下来,也很难长久的在当地进行统治。
费那么大力气打下印度,在当地又很难进行长久的统治,对于吐蕃人而言,非常不划算,还不如劫掠一番或者让他们臣服纳贡来得实惠。所以吐蕃虽然两次入侵印度,但都只是劫掠一番就回去了。印度诸邦国畏惧吐蕃的武力,所以纷纷向吐蕃称臣纳贡。吐蕃就这样把印度北部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当然,吐蕃的这种武力打压也只是让印度诸邦国暂时屈服,当吐蕃衰落后,印度诸国纷纷脱离吐蕃的控制,吐蕃势力逐渐退出了印度。
最后,吐蕃崛起后扩张速度很快,地盘不断扩大。当吐蕃扩张到河西走廊和西域一带时,遭遇了当时同样处于扩张期的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吐蕃夹在两大帝国之间压力很大。虽然吐蕃国力强盛,但仍然和大唐帝国及阿拉伯帝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大唐帝国,不仅国力雄厚,而且和吐蕃国境线绵长,特别是在青海和甘肃一带,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有着很多的利益纠葛。
考虑到雪域高原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吐蕃想要扩张势力必须要占领青海地区。因为本部雅砻河谷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环境封闭,想要对外扩张必须占领青海地区,再从青海的河谷行军通向云南、西康、河西、安西、河陇。而青海的吐谷浑是唐的藩属国,唐朝扶持吐谷浑是为了稳定王畿关内道西边---陇右道的安定。连接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更是对大唐帝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吐蕃和大唐帝国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就这样,大唐帝国和吐蕃发生了多次战争,并打得吐蕃元气大伤。如果不是有青藏高原做依托,唐军不适应高原气候,估计吐蕃早就被大唐帝国灭了。
实际上,不要说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即使其周边的大理和吐谷浑,都给了吐蕃人以很大的压力。由于大唐帝国的严重威胁,吐蕃人不得不和大唐帝国硬杠,最终和大唐帝国打了个两败俱伤。由于大唐帝国及周边国家的牵制和打压,吐蕃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吞并印度。公元8世纪,吐蕃国王赤松德赞有意拓展版图,曾派兵占领了印度北部,吐蕃军队一直打到恒河畔。但就在这时,大唐名将郭子仪联合回鹘向吐蕃发动大举进攻,逼迫在印度土地上驰骋的吐蕃撤兵回援,吐蕃人被迫放弃了吞并印度的计划。如果没有大唐帝国的打压,估计吐蕃已经把印度纳入了版图,如果那样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