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出版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它不仅广受读者的关注,也备受作家的青睐。何为长篇小说?如何写好长篇小说?12月9日下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郭小东做客中山市“莲峰论坛”,在中山市技师学院主讲《一幅画三本书十个评分》,提出了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十个评分标准。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文联指导,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讲座后,多名中山文艺评论家与主讲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现代小说应体现思想的现代性
以长篇小说《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扬名文坛的郭小东认为,长篇小说之“长”不仅体现在文本长度上,更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厚度中。
对于现代小说的体会,郭小东首先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的名作《意外归来》拉开演讲序幕。这幅油画定格了一位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十二月党人结束流放后突然归家的情景。屋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饱经沧桑的革命知识分子身上,但母亲、妻子、儿女、佣人、邻居的表情又因人而异,透视出他们各自与主角之间的独特关系和背景经历。
“我是在1963年的苏联中文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上第一次看到这幅油画,那时我小学刚毕业。”演讲结束后,郭小东对本报记者表示,少时的阅读经验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不经意间,文艺的种子在他的体内生根发芽。1966年,年仅15岁的郭小东以广东省第一批知青的身份来到海南,在原始森林的黎母山农场插队伐木。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 如今,集作家、学者与评论家为一身的郭小东再看这幅作品,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焦点,而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又各有观点,从画中七个人物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写出七部长篇小说来。”郭小东认为,画家对这一瞬间的艺术表达体现出巨大的张力:紧张、不安、危机、忧郁。“其中,忧郁统领了所有的感觉,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艺家李渔所言,风是不可描述的,必须借用他物才能体现。文学的忧郁也需要通过人、物、事之间的关系展开。”郭小东认为,忧郁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心纠结,只能用“也许”来表达。
由此,郭小东将话题过渡到文学叙事话语的现代性。他认为,现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可以没有故事,但不可忽略对事物中隐藏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张扬,以及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言说人类的行为。
郭小东继而以三部现代文学的世界名作举例道,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日瓦戈医生》,到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都深刻体现了一种创新的叙事话语风格,体现出思想观念的现代性。“伟大的作家,永远是伟大的思想家。”
中国现代小说的衡量标准
郭小东认为,现代小说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对中国古典小说程式的颠覆。如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作者看似信笔由缰,完全不像《水浒传》那样井然有序地规划着人物的出场,但帕慕克的碎片式写作其实仍内含了某种逻辑。它仿佛将一座城市的记忆撕裂成成百个碎片,让读者以寻找的姿势完成拼图,阅读如同一场目的地未明的旅程。它的文本看似平庸,但恰好体现了城市记忆的无规范性。
在郭小东看来,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现代小说必须摒弃传统,实际上,在鲁迅、林语堂等人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精准理解与参照。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其主题承载的哲学命题,融入了中国传统流变过程中的种种思潮,体现出源远流长、叶茂根深的理性精神和中国民族气派。郭小东认为,“五四”时期的作家以文言文为基础,实现了现代汉语的高峰,他们对语言与文字神韵的敏感触觉和修辞运用,至今尚未被人超越。
除了语言上的精妙表达和对传统的融会贯通,郭小东认为,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小说家还需同时对小说理论,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外小说新变之理论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此外,小说的现代性还在于体现出作者对现代价值观、现代人格、现代文明的思考或叩问。他继续以鲁迅小说为例,其中体现的“吃人”“救救孩子”“从来如此,便对么?”等代表新思潮新历史观的哲学阐释,都是现代小说的题中之义。
此外,优秀的作品当体现作者对人内心维度的基本把握与认知。文学是对高贵精神、优雅道德文明、怜悯人类情怀的充分表达,也是人类悲剧精神的心灵史诗,小说家只有通识人性,深入挖掘灵魂的幽暗地层,通过黑暗去寻找光明,其小说作品才能成为人类的灵魂诗篇。
另外,小说家还应对生活辩证思考,抛却对人类行为准则的绝对化理解。郭小东以爱情为例生动比喻道:很多人将爱情描述为健康的行为,其实它是一种“病”。它是过程而非目的。一对恋人的分手不一定存在仇恨。“一个坏的过程也可能导致好的结果。” 同样,文学还应体现出对生死、爱恨等原欲原罪问题的追问和解答,认同生命力是一种欲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力。我们可以在一些作品中感受到作者豁达的生死观,获得生命教育。
现代小说的成功还体现在叙事时间上的创新。所有的时间不过是集结于现时的瞬间。现在的现在、现在的过去、现在的未来,皆在这一瞬间集体回响。郭小东认为,文学应是怀旧的,基于人类的过去经验才能推演出未来的景象,《海底两万里》正因如此才成为预言。
最后,郭小东谈道,小说家需具备将经验化为想象的能力。“很多业余作者对我说,其笔下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其问题正在于此。所谓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虚构想象,通过作者的感觉流露出来。有的作家习惯用头脑来写作,但现代小说主张用心灵写作,让读者自己感受作家的声音,无数个读者就有无数种解读。”
在讲座中,郭小东表示,在现代小说中,创作方式皆非一成不变。但丰饶生命体验,放飞心灵感受,仍是文学存在于当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