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探寻博物馆在建筑本体以外的传播之道

条评论

探寻博物馆在建筑本体以外的传播之道

虽然机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只是公共交通的一站,但最近却有不少机场办起了文博展览,为人们在繁忙行程之余提供别样体验。纵观巴黎、旧金山、上海、广州等地的机场,每年服务的旅客人次在五千万至七千万区间,试想哪怕每四百个人里只有1个人被展览所吸引(0.25%的比率),效果也不容小觑,更何况受众来自于多元的文化背景,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更为锦上添花。

围绕这个的话题,很多问题随即浮现,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这些展览可以围绕什么主题?”“如何吸引旅客们驻足观看?”。面对这两个难题,或许可以参照多个机场的探索与实践,为博物馆如何在其建筑本体之外拓展影响力、传播文化注入新思考。

广州白云机场文博馆

一. 精心选择展览主题

在选择主题时,多数机场会立足于当地文化。由于机场通常是人们离开前的最后一站或是抵达后的第一站,所以也成为了能向旅客们传递当地文化气息、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地点。

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博物馆设立在购物大道上,是人们登机的必经之道。它以弘扬法国文化遗产为主旨,邀请法国各博物馆轮流入驻办展。2012年开馆之初就预计每年能吸引60万到80万旅客,这个数字约等于当时罗丹博物馆年接待量的一半,体现出机场展览辐射范围之广。首展展出了50余件出自罗丹博物馆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包括《思想者》、《吻》等原件。2017年举办的毕加索展则展出来自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35件绘画、陶塑等作品,多数为毕加索旅居法国蔚蓝海岸时期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戴高乐机场每年接待约100万中国旅客,其中四至六成会经过2E航站楼,也就是机场博物馆所在之处。因此展览还配备有中文说明,优化中国旅客的观展体验。

在欧洲另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迷你国立博物馆”于2017年建成开放,精心挑选荷兰17世纪黄金时期的作品进行展示,涵盖风景、花卉、肖像等多个类别,还配有纪念品商店供旅客选购。据悉,史基浦机场是四成旅客的中转站,因此对于需要在机场长时间逗留的中转旅客来说,即便不出机场,也能有近距离欣赏当地文化艺术精粹的机会。

除此之外,也有机场另辟蹊径,选取广泛多元的主题。美国旧金山机场博物馆的展览主题涵盖十分广阔的范围,从法国风景画到手工艺技术,从动植物再到儿童教育、社会话题等。这一做法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各旅客群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体现旧金山的多元文化和开放价值观。自2011年起,共有270个临时展览曾在此举办。此外,展厅在机场航站楼内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数量高达30个,高覆盖率能让旅客在不同的区域都有机会进入展厅。而目前就有15个临展正在不同位置展出,异彩纷呈的展览受到了诸多中国旅客的好评。

正在旧金山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展出的“法国风景壁纸艺术”展览海报,展期为8月27日至2020年4月27日。

二. 多种方式吸引旅客

弘博网曾经推送过一篇孟买机场艺术品展示遇冷的文章(孟买机场的艺术博物馆遇冷,让乘客停下脚步成为一大难题),里面提到尽管孟买机场有十分精美的印度艺术品,却鲜少有旅客留意,更别提驻足观看了。由此可见,在旅客流动快速的机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展览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许多机场纷纷想出妙招应对。

01

合理运用技术

新型技术被引入到博物馆,为机场展览设计者提供了新思路。上海浦东机场与上海博物馆、技术公司合作,在航站楼登机口附近打造了一面“魔墙”,以数字化方式展出上博的部分馆藏精品,可供多人同时使用。根据设备旁边的使用说明,观众只需点击屏幕上的关键词,就能看到相应文物系列的图片、介绍和视频讲解,还能将高清大屏上的3D文物模型放大、缩小、旋转,360度观赏细节。此外,观众还可以为喜欢的文物点赞或下载到手机里,进而实现互动共享。这种交互式展示墙是对“数字化博物馆”理念的实践,不仅将博物馆的藏品“搬”到了能接触更多群体的机场内,也能够缓解旅客等候期间的疲劳。

02

加强场景设计

另一个思路则是将展览自然而然地融入旅客行程中,使观赏过程更加便捷有趣。广州白云机场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共同建设了一条长达两百米的“海天走廊”,是T1航站楼国际到达区与地铁间的通道,在场景设计上颇费心思。分为“古”“今”“未”三部分的海天走廊依次包含由金属方块组成的虚拟岭南建筑群、定期更换展览的文博馆、仿真古代船舱、著名商船“哥德堡号”的模型、飞机舷窗样式的展示柜,旅客一路走来便可以直观感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走廊整体场景以蓝天白云为主,在镜面反射中展现海天一色的美景,上方贯穿着以不同材质和形状制作的“丝带”装置,每处细节都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遥相呼应。别出心裁的场景设计营造了沉浸式的氛围,丰富旅客观展体验。

03

多层次的体系化设计

除此之外,另有机场将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空间体系,通过不同空间的协作对展览进行延伸。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文博馆、广东省博物馆体验馆共同组成了一个文化有机体。机场内共设有两处面积大小不同的体验馆,在展示与体验中弘扬岭南文化。馆内有粤博及广东文创联盟8家成员单位和非遗单位提供的共计500余款文创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粤绣、石湾陶瓷、醒狮等文化衍生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传递岭南文化精髓。体验馆在正式开业一月内成绩理想,许多商品急需补货,广彩精品瓷盘尤为畅销。此外,粤博也将本馆颇受欢迎的穆夏展系列文创产品“搬”到了体验馆里,圈粉无数。

三. 结语

诚然,机场展览为大众接触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路径。不过,内涵丰富的主题和精美巧妙的设计就能保证展览脱颖而出吗?尽管许多城市的机场(上海、北京、海口等)已经在不断探索,但仍有很多旅客并不知道机场里设有展览,也有人曾反映机场博物馆不够起眼。

因此,宣传推广是一个重要环节,粤博与白云机场“跨界合作”成功的一部分就可以归功于此,仅“白云机场发布”微信公众号一篇宣传海天走廊的文章就有高达3.4万的阅读量,将海天走廊打造为了机场的“网红打卡地”。展览的成功举办也不意味着工作结束,以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形式收集观众反馈并加以分析的做法,能够回应观众需求,从而助力展览优化,打造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

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讲,这篇讨论并不局限在机场的范围,对于博物馆如何拓宽视野,在本馆之外的场所传播文化,提升公众服务含金量,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潜在观众有鲜明意义。正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峻所说,诸如此类“无边界博物馆”理念的实践可以让博物馆成为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方式,“即使不在博物馆,博物馆也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