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漳州市推进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条评论

漳州市推进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漳州市推进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打手刀,剪纱锣!”“青箬笠,绿蓑衣!”“道可道,非常道!”……熟悉的“中古音长泰方言”吟诵,梦回千年,交织着穿越时空的乡愁。

  12月10日,阳光和煦,笔者走进长泰县马洋溪中心小学。在活动室内,每周既定的“中古音长泰方言”活动课堂如期上演。

  身着汉朝学童装束的小学生正深情演绎唐代私塾课堂上的情景:“先生”一手持书、一手握着戒尺,信步在学生间摇头晃脑地吟诵诗书;席地而坐的学生们则手捧诗书,在“先生”的引领下,跟着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一人苦一项,无人苦相同。”“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中古音长泰方言”活动课堂上传出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从一而终,师生吟诵诗书的语言,是用闽南方言长泰话,即唐朝官话进行的。

  “长泰方言在闽南话中保留更多中古音的因素,是中国中古汉语中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中古音的‘瑰宝’。”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长泰县方志委主任科员林冠福说道。“对少儿传授语言,必须是‘三语齐教’或‘双语’并行,即长泰话、普通话、外国语都教授,或长泰语、普通话对照讲解,使长泰方言‘瑰宝’代代相传。”据林冠福介绍,1000多年前,李白、杜甫、白居易使用的全国性规范化语音,被叫做“中古音”,又称“京城音”。

  厦门大学教授林宝卿说:“闽南方言较原始地保留了中古音的特点。”很多资深研究者认为,作为闽南方言之一的长泰话,保留更加初始和完整,堪称中古音的“活化石”。“现在长泰人说话,就像跟李白杜甫说话一样。”

  据悉,马洋溪中心小学于2009年率先开展“中古音”教学活动。活动以“中古音”长泰方言为特色,结合传统礼仪表演,重在颂扬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主要以国学经典和表演艺术两方面为重点进行教学。如今,“中古音社团”已成为马洋溪中心小学重要的特色办学之一。

  “2014年起,我校进而成立中古音活动社团,为全力弘扬中古音长泰话的文化魅力,我们不仅把中古音国学经典装裱成框,挂在教学楼走廊上做成文化墙,还利用学校广播站在课间播放中古音诵读,营造浓厚的特色校园文化。”社团负责人肖尧书老师介绍道,“我们截取如《论语》《诗经》《漳州学子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名段及长泰民间谚语、长泰民间童谣整合汇编,再将它们逐字标注中古音音标。最终有了中古音乡土教材。”☉王文强 文/图

  漳浦县盘陀中心小学开展茶艺特色课堂:一叶茗香沁童心

  

漳州市推进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擦手,翻杯,开壶,温壶,温盅,温杯,冲泡,请茶……

  近日,笔者走进漳浦县盘陀中心小学的茶艺课堂,茶艺社团的学生穿着传统服装,在茶艺老师的指导下,面蕴桃花,手法娴熟地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茶艺表演,赢得客人啧啧称赞。

  “盘陀镇是中国茶文化镇。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和天福茶庄合作共建茶艺特色课堂,至今已有20多年。”周银凤是盘陀中心小学茶艺社团的指导老师,据她介绍,当年创办茶艺特色课堂时,学校每批只有30名学生进入社团,在天福茶庄茶艺师的培训下,从了解中国茶文化开始,继而到简单的供茶方式,再到如何泡功夫茶等,一步一步研习,经过三年时间认真打磨手上功夫。

  “研习过程漫长而又艰辛,但带给我们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气质,我们都很喜爱。”今年就读六年级的陈崟婷学茶艺已有3年时间。闻其香、观其色、三品佳茗……在现场表演中,作为主泡手,她全神贯注,从准备茶具再到开始泡茶、请茶,从容优雅,落落大方。

  20多年来,漳浦县盘陀中心小学茶艺特色课堂里先后走出了近300名“小茶艺师”,他们当中大都已经成为专业的茶艺师,有的甚至成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茶艺特色课堂成该校对外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里,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茶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也让“一叶茶香”真正沁入了孩子的心田。